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红三十三师成立地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红二十七师改编地旧址
二十七改编地旧址
2023-07-28
二十七改编地旧址位于汤家汇镇瓦屋基村石梁组学家垅,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二十七改编地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南5米,东、西、北各2米
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
十一军三十一司令部旧址
2023-08-31
十一军三十一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程七湾村,建造于1928~1930年,2006年6月8日,十一军三十一司令部旧址入选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成山头遗址
山头遗址
2023-05-28
山头遗址(含地上古建、刻石)位于荣成市龙须岛镇山头,年代为秦至清。1992年6月12日,山头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一军团十七师指挥部旧址
一军团十七指挥部旧址
2023-05-28
一军团十七指挥部旧址位于新界埠镇桐山村陈氏祠堂。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祠堂正门口一侧,矗立着一块刻着一军团十七指挥部旧址的石碑
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成立地旧址--瑞丰寺
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立地旧址--瑞丰寺
2023-05-24
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立地旧址瑞丰寺位于连江县透堡镇大街。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兵力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根据地。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成牟烽火台遗址
牟烽火台遗址
2023-04-18
牟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镇牟村南堡社东南红土梁顶。牟烽火台遗址为第四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为中心为基准点,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牟烽火台遗址,牟烽火台遗址简介,牟烽火台遗址白银市会
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驻地旧址
二十八军八十二驻地旧址
2023-07-28
二十八军八十二驻地旧址位于汤家汇镇豹迹岩村中湾组黄氏祠,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二十八军八十二驻地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南、北各5米,东、西各1米
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部遗址
内蒙古骑兵第一师部遗址
2023-03-26
内蒙古骑兵第一师部遗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五一北路与普惠东街交叉路口东南角。内蒙古骑兵第一师部遗址原为伪兴安军一个团长的私宅,内蒙古骑兵第一建制撤销后将此宅院改作它用。现为内蒙古路政执法检察总队兴安支队办公楼
立地坡窑址
立地坡窑址
2023-04-17
立地坡窑址·宋~明·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立地坡村。保护范围:东至坡前阶地以东80米,西至寺坡坡底以西80米,南至寺坡转弯处以南40米,北至瓦窑沟边以北4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西外延100米,南、北外延50米
红七军十九师政治部旧址
七军十九政治部旧址
2023-06-14
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军十九政治部旧址。这栋看似很不起眼的普通民房就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期革命时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后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革命进行战略转移时在江华留下的革命旧址。当时邓小平同志任前委书记兼十九政治部主任
少共国际师遗址
少共国际遗址
2023-08-10
少共国际遗址位于桃源乡袁坊村委会铁溪村小组,为一处清末民初的建筑,旧民居建筑占地约156.980平方米。外墙上用石灰写着少年工农红军少年先锋队,标语字迹高约0.62米,长约6.09米
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被服厂旧址
十一军第三十二被服厂旧址
2023-07-28
十一军第三十二被服厂旧址位于汤家汇镇斗林李氏祠,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十一军第三十二被服厂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东、南、西、北各2米
红三十四师活动地旧址群
三十四活动地旧址群
2023-08-01
三十四活动地旧址群(胡氏宗祠、金山村王氏宗祠、响肠村王氏宗祠、吴氏宗祠—立德堂、储氏宗祠、王氏支祠)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金山村,毛尖山乡鹤林村,温泉镇东营村,年代为现代
高县农民协会成立地(土主庙)
高县农民协会立地(土主庙)
2023-09-12
土主庙——高农民协会成立地,位于高县罗场镇红旗村柏香湾组,宋江河、犀牛河畔一个小山丘上,距高县县城16公里。1927年10月,中共高县特支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在罗场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农动和工人运动。适逢罗场阳本江(系阳翰笙胞弟)将于10月结婚
红马山遗址
马山遗址
2023-07-14
马山遗址马山遗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山遗址地处嫩江左岸马山东麓的一条小溪边。遗址散布大量陶片、石器,还有骨器、铁器、铜饰件等。2003年对遗址的一部分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灰坑172座,居住遗址1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