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茅坪红二十五军旧址
2023-10-04
茅坪红二十五军旧址时代:近现代地址:洋县茅坪镇保护范围:(1)原茅坪陈家大院旧址:东至旧址大门外扩5米,南至闫守杰住宅北界,西至龚存善住宅东界,北至任土庆住宅南界。(2)原新华村小庵庙旧址:庙址四周外扩20米
红五军宿营地旧址
2023-08-10
红五军宿营地旧址位于许坊乡石背村委会路边村小组。该旧址内发现红军标语30余条。标语在旧民居里是写在西边前房的三网泥壁上,白底黑字,每网泥壁高约1.2米,宽约0.6米;标语在旧厨房上是写在厨房窗户外的石灰沿上,白底黑字,高约0.8米,宽约0.2米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驻扎地暨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光裕堂
2023-08-04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驻扎地暨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光裕堂位于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建于1926年,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一进带两耳房两护厝建筑,建筑面积375平方米
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
2023-08-31
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程七湾村,建造于1928~1930年,2006年6月8日,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入选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2023-08-29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卢氏县城西南98公里处的官坡镇兰草中学院内。乘三门峡至卢氏班车到达县城后转乘卢氏至兰草班车直达。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二十七师改编地旧址
2023-07-28
红二十七师改编地旧址位于汤家汇镇瓦屋基村石梁组学家垅,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红二十七师改编地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南5米,东、西、北各2米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2023-08-10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左坊镇后龚村后龚祠堂。祠堂已有400多年历史,坐南背北,四面砖墙,占地700多平方米。厅堂内一律青石板铺地,两边厢房由木板缀贴;分上下两厅,中间有一天井,房梁为穿斗式屋架,由32根硕大的圆木支撑着
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址群
2023-08-09
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址群(王成佑宅、02号、04号、22号民宅)位于婺源县,时代为1931年。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址群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
营山红九军政治部旧址
2023-09-18
营山新店红九军政治部遗址。1933年十月三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以下简称红九军)攻占新店,在新店镇设立红九军政治部,徐向前将军在此先后指挥了营渠战役丰窦狙击战凤凰寨伏击战等战役。红九军政治部旧址(营山县)保护范围:东、西至滴水,南、北以基石外延10米
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2023-09-21
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县城主大街古州中路西侧。1930年4月30日,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率红七军攻克古州城(现榕江县城),军部就设在这里。这里原为清代古州总兵署,又称镇台衙门。现为陈列馆。陈列展出反映红七军战斗历程的实物、图片和其它的文物
贤山堂——红四军二、三纵队司令部旧址
2023-04-03
贤山堂是红四军二、三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时,将二、三纵队司令部设在贤山堂
红一方面军白石军事会议旧址
2023-04-05
红一方面军白石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兴国县城岗乡白石村上溪组,年代为1931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一方面军白石军事会议旧址,红一方面军白石军事会议旧址简介,红一方面军白石军事会议旧址赣州市兴国县红一方面军白石军事会议旧址旅游指南
红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宗祠)
2023-03-31
红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宗祠)位于太湖县北中镇元畈村,年代为清。2017年9月22日,红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宗祠)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宗祠),红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宗祠)简介,红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宗祠
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渣津万寿宫)
2023-08-08
渣津万寿宫,是渣津境内最大的古建筑,始建时间无考,当在渣津形成街市之时,原称灵剑仙宫。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宫殿一进四重,前重为牌坊戏台;中重为麻石天井,两侧为酒楼;上重为正殿,供奉许真君、吴猛等神像;后重为谌母殿,供奉谌母娘娘
阆中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2023-09-18
阆中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阆中市)位于阆中古城南街67号的秦家大院,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所在地,徐向前进入阆中后,就住在这所大院内。秦家大院建于清初,是一座有30多间房屋的串株式三进、四合院,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迁入大院后,宣传部、后勤机关也先后迁入县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