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红军养伤地旧址横塘湾谷氏民居群 相关景点共 7500
王大湾会议旧址
王大会议旧址
2023-08-31
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大会议会址。位于河南省光山县东南20公里的砖桥镇,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会址为清代建筑,溶鄂、豫、皖三省建筑特点于一体,主要由福、禄、寿、禧四个四合院落组成,是一处典雅别致的民居
红军东方军被服厂旧址
红军东方军被服厂旧址
2023-08-03
红军东方军被服厂旧址位于明溪县雪峰镇西大路163号。1933年7月,按照中共临时中央的战略部署,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以红3军团为基干的红军东方军进入宁清归苏区作战。在围攻宁化县泉上土堡的同时,于9日克复明溪县,解放了明溪、清流全县和宁化东北大片土地
红军总医院罗源3所分院旧址
红军总医院罗源3所分院旧址
2023-06-03
红军总医院罗源3所分院旧址位于罗源县松山镇的巽屿、北山和外洋村。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取道连罗和攻克罗源城期间,在罗源县松山镇的巽屿、北山和外洋村分别设立红军总医院3所分院,安置治疗约200名红军伤病员
贡井胡氏民居
贡井胡民居
2023-10-13
贡井胡民居,又称胡慎怡堂,系清代晚期自贡大盐商胡元海的私人住宅,坐落于贡井区长土镇沿河街。自1850年开始修建,后经过数次改建、扩建,至1905年最终建成,历时55年,总占地约2万平方米。在2012年7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涵江江氏民居
涵江江民居
2023-08-02
涵江江民居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秋芦镇梅洋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始建,咸丰、光绪年间维修。坐东南朝西北,中轴线上依次为矮墙、外埕、大门、前厅、正厅、后院、后尾堂(述志堂);两侧有小巷、护厝、重护厝、楼下里、沉沙井等
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
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
2023-08-04
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非常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1933年9月,中央内务部作出各区设立红军后方医院或分院的决定。宁化把农村土医、郎中组织起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从事救治前线生病、负伤后转移来的红军伤病员,同时还经常替群众看病
黄泥刘氏房祠红军标语
黄泥刘房祠红军标语
2023-08-13
黄泥刘房祠红军标语位于井冈山市,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群
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
2023-08-29
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位于淅川县马蹬镇石桥村。年代为清。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简介,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南阳市淅川县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
秋收起义部队驻地旧址群
秋收起义部队驻地旧址
2023-08-07
秋收起义部队驻地旧址包含秋收起义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驻地和罗荣桓同志旧居、秋收起义部队驻地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制作旧址、卢德铭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会合并召开联合攻打修水县城会议旧址、秋收起义部队东港驻地和全国仅存秋收起义部队落款标语旧址、卢德铭警卫
漳平象湖红色革命旧址群
漳平象湖红色革命旧址
2023-03-07
漳平象湖红色革命旧址位于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拥有多处珍贵的红色革命旧址,其中荣福堂墙壁上至今完整保留着1929年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途经杨美村时,红军战士购买大米写的留款信
子长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子长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2023-04-16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栾家坪乡十里铺村。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后,在红15军团兵工厂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央红军兵工厂。厂长郝希英,政委周鉴祥,党支部书记赵俊。厂址设在瓦窑堡城西十里铺(今属子长县栾家坪乡)
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
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
2023-07-07
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座落大麦交村的正中央,依山旁水,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明清时期的三进四合院窑洞式建筑。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南厅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电台警卫室,彭德怀、旧居等
高氏墓群
2023-07-03
,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群众称之为高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隋庄保护区位于隋庄村东南约1公里处
红军洞旧址
红军旧址
2023-11-19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采取北和南剿政策,对闽浙赣皖四省边区发动全面进攻,妄图消灭四省红军游击队,并对浙南革命根据地实行重点围剿。在大峃、珊溪等地控制交通要道和重要路口,派重兵分别驻扎在下垟、南田、西坑、雅梅一带
黄埔梁氏墓群
黄埔梁
2023-11-07
位于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墓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