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被服厂旧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
三十军政治部旧址
2023-09-20
三十军政治部旧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梓桐镇,距达州市城区60公里,背靠垒城山,面临周家河,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现存房屋10间,是达州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爱萍同志题写了三十军政治部旧址馆名
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四师师史馆
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四史馆
2023-03-21
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四于1951年9月在河南郑州组建,先后换防江西向塘、河北故城、河北遵化,1993年转至天津杨村。曾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美蒋敌机3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丹溪少共国际师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
丹溪少共国际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
2023-04-05
丹溪少共国际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含李氏家庙、许氏宗祠、许氏家庙)地址:小松镇丹溪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旧址位于小松镇丹溪村祠堂坪。由李氏家庙、许氏宗祠、许氏家庙组成,均为清代建筑,客家祠堂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占地3000多平方米
红十三军一团扩编地下嵊村旧址
三军一团扩编地下嵊村旧址
2023-11-19
下嵊村在永嘉县西北部,楠溪小源上游之畔,是西溪和楠溪的交通要道。南通垟湾,乘船可到温州;北至界坑,可到缙云、仙居。溪水从村前而过,溪滩广阔,村边依溪而筑一条孤形的城墙,有几十个枪眼,城墙两端有寨门,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红二十八军联络站旧址
二十八军联络站旧址
2023-07-28
二十八军联络站旧址位于燕子河镇凉亭村花凉亭老店,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二十八军联络站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东、南、西、北各2米
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
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
2023-10-13
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今奉家镇上团管区办公楼)。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80平方米
红七军“五一”集会旧址
七军“五一”集会旧址
2023-03-18
七军五一集会旧址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七军五一旧址位于榕江县古州镇古州中路,面积800余平方米,场内有古榕树五株。原为前清道台衙门所在地,与七军军部旧址(清代总兵署)隔街相望。1982年2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
2023-10-17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建于2011年6月,位于永康市舟山镇方山口村徐公祠内,占地990平方米,是永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公祠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成立的旧址
红三十一军医院旧址
三十一军医院旧址
2023-09-19
三十一军医院旧址(南江县)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前、向西外延30米,向东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红八军建军旧址
八军建军旧址
2023-06-30
八军建军旧址位于大冶市殷祖镇洪口村马氏宗祠。1930年春,彭德怀率领五军横扫鄂东南各据点的反动武装。同年六月,彭德怀根据中央指示将五军纵队扩编为八军,在马氏宗祠举行成立大会。(第四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红一方面军约溪会议旧址
一方面军约溪会议旧址
2023-04-05
一方面军约溪会议旧址位于兴国县良村镇约溪村街上组,年代为1931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方面军约溪会议旧址,一方面军约溪会议旧址简介,一方面军约溪会议旧址赣州市兴国县一方面军约溪会议旧址旅游指南
师俭堂
俭堂
2023-11-03
俭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12号,始建于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中文名:俭堂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12号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2746.54平方米所处年代:清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中华
陈炉红二方面军活动旧址
陈炉二方面军活动旧址
2023-10-02
陈炉二方面军活动旧址时代:1937年地址: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保护范围:湾里司令部旧址、清凉寺司令部旧址、党代会旧址、指挥部旧址所在院落范围内。2018年,陈炉二方面军活动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陈炉二方面军活动旧址,陈炉二方面军
红4军留言旧址
4军留言旧址
2023-04-04
4军留言旧址位于大田县屏山乡屏山村82号。8月22日,朱德率领4军第2、第3纵队3000多人进入屏山乡,当地群众听说红军要进入屏山,大部分都躲进了土堡。村中小街上店门紧闭,街无行人
海师洞
2023-09-12
介绍海洞位于大佛头部左后方的凌云山顶,相传为海通居住过的地方。海洞洞深约10米,洞额刻海洞三字,为清乾隆时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洞内原有海通塑像,后毁。有一传说:正当建造佛像紧张施工之时,曾发生海通禅师抗拒郡吏求贿之壮举,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