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红四方面军宣达战役烟灯寨战场遗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周达文故居
文故居
2023-09-21
文故居亦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原系周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周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文故居金字匾
同安寨
同安
2023-10-26
同安张昭乾、张昭容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平面呈方形,堡式建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中轴线由前到后依次为:寨门、前廊屋、前天井、门厅、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廊屋。四面外墙以巨石垒砌而成,环墙建有双层廊屋。墙高7米,宽3米
四方山天池
方山天池
2023-05-23
方山天池方山位于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西北30公里,毕拉河以南,诺敏河以西的群山之上,海拔933米。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由火山喷发形成文武。山上有一个泉水和雨水汇积而成的天然湖泊——天池,水色碧绿幽深,四周都是蜂窝状的礁石
上寨村墓
村墓
2023-06-18
村墓位于始兴县顿岗镇周所上村南山坡上。1982年,清理1座晋墓。墓砖有咸和四年(329年)杨氏立的铭文。墓长4.2米、宽1.1米、高1.05米。出土青釉瓷碗6件,铁剪1件,龙八凤纹铜镜1件,上村墓,上村墓简介,上村墓韶关市始兴县上村墓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十万坪大战战场旧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十万坪大战战场旧址
2023-09-10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十万坪大战战场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万坪镇,年代为1934年。2019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十万坪大战战场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十万坪大战战场旧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十万
永安寨
永安
2023-07-29
又名剥驴,位于金寨县吴家店镇境内,海拔825米。由四大山峰组成,南峰为主峰,顶平呈石鼓状;中峰尖秀,现南峰呼应;东南是绝壁,西北陡峭,地势十分险要;南部稍平,是入寨主道。东北有攀登小道,鲜为人知,永安,永安简介,永安六安市金寨县永安旅游指南
邦达草原
草原
2023-09-29
草原位处昌都地区三江流域之高山深谷中的邦草原是一块地势宽缓、水草丰美的高寒草原。怒江支流玉曲上游蜿蜒流淌其中,两岸广阔的低湿滩地上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蒿草、苔草之类的草甸植物,绿茵如毡,除成群牛羊在那里游荡觅食外,偶尔也会有一些藏原羚出没于其间
多邦达册玛石堆
多邦册玛石堆
2023-05-23
多邦册玛石堆位于杂多县结多乡俄村,年代为明,类别为石刻遗址。2018年7月13日,多邦册玛石堆列入杂多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邦册玛石堆,多邦册玛石堆简介,多邦册玛石堆玉树州杂多县多邦册玛石堆旅游指南
牛王寨
牛王
2023-05-11
牛王地处河北省行唐县城寨乡境内,郜河流域。南距省会石家庄65公里,东距京昆高速行唐北收费站15公里,是一处集登山涉险、垂钓戏水、赏花怡情于一体的独特风景旅游区。中文名:牛王概述:牛王地处河北省行唐县简介:牛王之名
南家寨观音阁
南家观音阁
2023-07-06
南家观音阁,位于代县上磨坊乡南家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8.5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7.4米、深3.85米、高0.4米。二层木构楼阁,面宽三间,进深椽,单檐悬山顶,檩前廊式构架,前檐上下层施有格扇门窗
两角寨
两角
2023-09-19
两角位于油榨坪村三、、五社,又名南江梁,形为双狮恋窝。在国治里有这样的记载:四川巴州和平一地前有金印、后有八阵,中有金狮一对。双狮头尾相伴,高约200余米,宽约500余米,长约800余米,长势雄伟,地势险要,左右悬崖,前后延绵约1.2公里
云顶寨
云顶
2023-09-15
云顶古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占地245亩,墙总长1640米,墙高7.4米,墙宽4.5米,有庄院48座(现存13座),是隆昌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四川乃至西南都具有唯一性。云顶具有独特的家族文化
白溢寨
白溢
2023-04-27
导游:白溢集雄伟的高山风光、神秘的自然奇观、浓郁的民族风情、秀美的田园山水、古老的土家兵遗址为一体,自古有登览胜区之誉。曾载入中国名胜辞典和神州九奇之一。看点:盛夏结冰、寒冬暖巢之谜:西绝壁之下的山腰名为夹湾,海拔1800米左右
南甸宣抚司署
南甸抚司署
2023-02-26
南甸抚司署,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是德宏州唯一独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打算,将成为:中国土司制度陈列专馆,让土司制度的活化石永久传于后人,我们将遵循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
厉家寨展览馆
厉家展览馆
2023-11-12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主席对莒南县厉家战天斗地的模范事迹作了亲笔批示表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是一个好例。从此大山脚下的厉家名扬全国,成为中国五、六十年代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57年至1965年,全国各地到厉家参观学习的5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