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红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九厅十八井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君子垌屯
2023-09-05
民风纯朴、环境优美,山水秀丽、翠绿群山环绕整屯,特别是人文历史非常深厚,客家围屋群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由19座客家围屋构成,是广西最大的客家围屋群,分布范围约6平方公里。最早的围屋建于乾隆末年,大部分建于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冷水河自然保护区
2023-09-24
冷水河自然保护区冷水河自然保护区,距县城西北30公里的平坝乡湖水三岔片区,大田乡大田、绿竹片区,箐门乡箐门、红梓片区,太平乡环路、太平片区,石场乡石场片区,桂花乡滥坝片区结合部,是境内冷水河、油沙河及其支流深沟河、化居河、三岔河、牛路沟河、大鱼跳河的流域范围
红军烈士纪念亭
2023-11-12
红军烈士纪念亭,也称为五角亭,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造的。红军烈士纪念亭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筹建,钱壮飞设计,梁柏台担任工程指导,1933年8月1日开始动工,1934年1月竣工落成
好运谷
2023-03-08
好运谷又名转运谷,是以灵秀山水资源为依托,浓郁的农家风情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区。好运谷瀑布群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紧临311国道,距石人山风景区12公里,距画眉谷、十八垛风景区1公里。景区亮点:瀑潭密布好水好运:好运谷游线沿溪而上,一路山泉叮咚,花香弥漫
皇家山风景区
2023-02-26
皇家山景区位于平昌县西兴镇皇山村、白龙村、五童村、光明村和土垭镇晨光村境内,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6%,是集翻山铰子文化体验、茶旅康养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现为4A景区。皇家山山峦起伏,松林密布,库、塘、河交错其中,素有九弯十八沟之称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遗址
2024-01-13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遗址该遗址包括左坊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和登仙桥大捷旧址。1932年12月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933年元旦,为了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根据地消灭白点,巩固根据地,加速赤化金溪、资溪、余江、贵溪等地区,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
月池古井
2023-05-15
该井井圈上西侧镌有万历癸□□□□旦字样,证明此井为明万历年间始掘。在井圈东北侧另有阴刻隶体光绪壬辰重修;井圈东南侧阴刻隶体民国元年寅三监修;井圈东侧另刻1968年小修字样
东疏园林
2023-04-06
东疏园林位于东疏镇西部,拥有万顷园林及被称为十八黄茂的古村落,自然与乡村在这里形成了浑然天成的和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村村是画,步步皆景。秋冬的园林,千亩红枫似红霞缭绕,黛瓦白墙的民居与枫林之红交相辉映,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及游客前来拾秋取景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
2023-11-13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400余人,从平阳山门街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部队出发那天,山门万人空巷,欢送子弟兵出征。人们为红军送了一程又程,一直把子弟兵送至十里之外的梅岭亭
大福蚕种场旧址(长泾纺织博物馆)
2023-10-29
大福蚕种场位于江阴长泾镇老街最东端,是由长泾镇民族资本家宋楚英、宋楚材两兄弟于国民十七年创办。民国十七年,宋楚材联合友人袁瑞甫、华孟英等集资法币38500元,以每千元为股,共计38.5股,在长泾南街东首野坟冈创办大福蚕种繁殖场
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
2023-05-14
刘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小南京社区上街,西去五十米为大溪河,坐东朝西,面积为1044.26平方米。风格样式及形势:面阔三开间为34.67米,二进深为30.12米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曲塘分部旧址-杨氏宗祠
2023-06-15
洞口曲塘杨氏宗祠位于洞口县竹市镇曲塘村,建于1914年。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590平方米。前后三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有大门(戏楼)、中堂、祖先堂、两侧厢房和钟鼓楼等。此祠堂的最大特点是正面并列三座西洋式的牌楼门,表明清末民初这里已受西洋文化的影响
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
2023-07-26
1927年12月,方志敏等共产党员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成功领导和组织了弋(阳)横(峰)武装起义,开辟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1931年初,革命根据地开始向衢县境内发展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
2023-03-29
宝山路584号(原宝山路东宝兴路口)是东方图书馆所在地,1927年3月至4月,东方图书馆中的商务同人俱乐部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总指挥部。1977年12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原建筑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江口陈家祠堂)
2023-03-24
江口陈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张坊镇江口村七溪组,是当地陈氏家族祭祀先祖修建的祠宇建筑。据考证: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坐北朝南,门向165度,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悬山顶,覆小青瓦,设槽门,内设中、后厅,共为三进,左右各列回廊、厢房、横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