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绥德合龙山 相关景点共 1572
后龙山摩崖造像
龙山摩崖造像
2023-10-13
龙山摩崖造像为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坐北向南共3龛,分别为弥勒坐佛龛、鬼王龛及舍利塔龛。三龛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其中的弥勒坐佛造像通高6.33米,头饰螺髻,耳坠大环,双手佩环,于胸前结法印,造型独特,为荣县仅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马龙山摩崖造像
龙山摩崖造像
2023-04-13
龙山摩崖造像位于卧佛镇独田村三社与马龙村五社的马龙山南面坡,座南向北。在马龙山东西长45米、南北宽10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卧佛等16龛57尊造像,主要再现了大型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与弟子悲天痛地的场景
望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2023-03-30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林场施业区内,是国家AAA级景区。公园总面积2152公顷,经多年建设,现已具备一定规模,是省城以东知名森林旅游胜地。主要旅游景点和项目有:依吉密河漂流、滑雪、滑冰、滑雪撬、原始阔叶红松林森林浴、登山、垂钓、山产品采摘、观花尝果、绿色饮食
洛多杰智合寺
洛多杰智
2023-04-20
洛多杰智寺洛多杰智寺位于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马克唐镇以北4公里处,距省会西宁130公里,距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75公里。其文物历史系列与坎布拉阿琼南宗寺、西宁大佛寺、平安白马寺和循化丹斗寺息息相称,为史屈首。因其山形独特,地貌奇异而独成一体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浦廉中革命旧址
2023-09-02
抗战时期浦廉中革命旧址在今小江镇浦北中学东侧。1938年秋至1940年秋。浦廉州镇被日寇飞机轰炸,浦廉中迁至此地继续办学。中共合浦县委书记张进煊(该校教师)以学校为据点,在小江地区开展抗日宣传和地下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
供给部旧址(龙山蒙家大屋)
供给部旧址(龙山蒙家大屋)
2023-04-09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供给部旧址(龙山蒙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年代为1935年。2019年,供给部旧址(龙山蒙家大屋)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供给部旧址(龙山蒙家大屋),供给部旧址(龙山蒙家大屋)简介,供给部旧址(龙山蒙家大屋
龙山塔
龙山
2023-06-08
大自然的许多物华天宝,或许更钟情于丹江。丹江,古称丹水、均水、淅水、粉青江。源出陕西省秦岭凤凰山,自古以来,丹江就因水质清丽而名扬天下。据《均州志》记载:天下名水二十种,以武关水为第十五种,即丹水也。这里所说的丹水,就是丹江
临清龙山
临清龙山
2024-01-11
龙山系鲁西北千里广袤平原上唯一的一座人造土山,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凿会通河的泥土及以后疏浚河道的淤土堆积而成。此后,运河每年疏浚,清出的泥土便累积在土山上,经400多年的堆积,终于形成了鲁西平原上最大的人造土山。原来山上建有六角单檐式小亭,名观化亭
黄龙山北坡窑址
龙山北坡窑址
2023-05-19
龙山北坡窑址,位于丁蜀镇潘南社区(原台西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龙山北坡窑址共有二座,位于黄龙山紫砂泥料矿西坡,依山就势而建,其中一座窑保存完整,窑体为南北走向,中部有一处塌陷,深达三米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合会议旧址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会议旧址
2023-04-16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会议旧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镇薛家渠村。1947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由山西离石等地西渡黄河,来到义镇薛家渠村黄姓村民的窑洞驻扎下来。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和随行的工作人员就住在黄家窑洞
龙山第一刹景区
龙山第一刹景区
2023-08-01
地址: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森森公园内
卧龙山诸葛寨
龙山诸葛寨
2023-09-16
县城之西15公里的卧龙山诸葛寨,《舆地纪胜》记载:葛山,在梓潼县西二十五里,旧经云,昔诸葛北征、尝营此山,因名。内有景福院;石碑云,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寺。又有石龛,云,贞观年造。《蜀中名胜记》载:志云,梓潼西南二十里葛山,又名卧龙
合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氏宗祠)
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氏宗祠)
2023-08-05
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氏宗祠)位于溪乡采地村,年代为1929。溪采地王氏宗祠,位于溪乡采地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20.4米,总进深16.3米,占地面积3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梁东源夫妇合墓
梁东源夫妇
2023-04-28
梁东源夫妇墓位于长兴街道岑村火炉山大垣咀偏西北山岗。建于明代。坐西南向东北,半月形护岭,两级平台,砖石灰沙结构。梁东源,明朝邑庠生,猎德西村梁氏五世祖。曾在岑村开馆教学,深受学生爱戴。去世后,有学生感其教育恩深,为其捐献了此墓地
合剌普华墓
剌普华墓
2023-07-18
此墓主人剌普华是元代著名回鹘民族官吏。该墓为内地罕见的古代少数民族官吏大型墓葬,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墓志铭及志盖均出自元代名人之手,但原墓早年被毁,今存墓前直立文武官石像各两对,武官身披盔甲,手握长剑;文官身穿朝服,手持朝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