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罗浮蛇山塔 相关景点共 7500
浮邱山飞来石屋火云洞诸迹
飞来石屋火云洞诸迹
2023-10-11
飞来石屋火云洞诸迹地址:桃江县邱山乡林场时代:清类型:石刻保护范围:以单体文物点为中心,四向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之外,四向各延伸50米。公布日期:桃政办发【1984】22号1984年5月
蛇打滚
打滚
2023-05-18
伏龙山又名箬,海拔282米,因位于海边且四周平坦,其突兀的造型和陡峭的曲线,竟给人以巍峨和奇崛的感觉。山巅有一个群峰环绕、翠屏掩护的天然盆地。这里老树参天,古迹众多,环境幽静,风光旖旎,自古就以竹、坞、烟、云、管、江、潮、汐等八景著称,构成以伏龙寺为中心
望儿山塔
望儿
2023-03-28
望儿位于鲅鱼圈区熊岳镇望儿山村的望儿山顶,是一座藏式砖塔。使用青砖砌造,底基直径4米。全基、塔座、塔身、塔上、塔顶和沙杆六部分组成,高约11米。基八角形,直径4米,高0.35至0.5米,高低不整由岩石凹凸不平所造成,使用素面青砖砌筑
浮竹山烈士纪念碑
竹山烈士纪念碑
2023-06-16
竹山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寮步镇竹山村辘头岭巅。为纪念1949年在竹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寮步镇政府于1974年8月建造了这座烈士纪念碑。1997年,由市民政局拨款,寮步镇政府对纪念碑进行了重修
蛇离梯田
离梯田
2023-05-24
离梯田有广东最美梯田之称,位于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离村委会,隐于青山绿水之间。梯田犹如一幅在不停舒卷着的画面,线条行云流水,磅礴壮观,每年都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每至秋收时节,黄绿相间的千层梯田流光溢彩,伴着浓雾与沐浴阳光,犹如丹青绘彩,让人流连忘返
塔子山公园
公园
2023-11-04
公园位于成都市中心偏东部,双桥子高架桥下的双桂路东段。公园面积410亩,园内浅丘起伏,地势广阔,林木葱郁,环境幽静。九天楼坐落于园内浅丘顶部,其名取自诗仙李白名诗《登锦城散花楼》中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狮雄山塔
狮雄
2023-06-22
明五华狮雄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岗村狮雄。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守道蔡国炳、署县事通判蒋杞、知县詹子忠等相继主持兴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和民国十五年(1926年)分别作过小修。为楼阁式砖塔,八角九级,高35.5米
浮竹山战斗遗址
竹山战斗遗址
2023-06-16
竹山战斗遗址位于寮步镇竹山村辘头岭,GPS坐标:北纬22°5841.1,东经113°5038.5,海拔高程22米。1949年6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新一营军事特派员李桂平、教导员刘辉率第二连(黄龙队)从大岭沿莞樟公路破桥梁
万荣稷王山塔
万荣稷王
2023-07-10
稷王稷王(第四批省保)时代:宋地址:万荣县三文乡稷王顶塔耸立在稷王顶峰,据塔内铭碑记载,建造于宋元祐二年(1807年),为七级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边长2米,高23米。一层檐仿木构砖雕斗栱,其余各级皆叠涩出檐,塔顶残损
南鲸山文笔塔
南鲸文笔
2023-09-28
南鲸文笔南鲸文笔,位于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文华村南鲸山上,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72)的四方形密植式九级空心砖塔,即文笔,塔高21米,底边宽6.9米,底层北面留门,塔身往上逐级收小,每层塔身正中均有佛完,九级檐均从身上叠涩挑出
老蛇出洞
出洞
2023-08-02
出洞:在快到漂流上码头处,可见右侧山脚下有一高约0.8m,宽约0.5m的小洞。洞内有一石呈三角形突出,状如蛇头,就像即将出洞的老。莆田九龙谷龟山寺檵木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五星漈积翠潭九龙谷水帘洞得趣亭虎啸山崖霞客揽胜许愿石神龟朝圣连心廊将军漈石门漈天门望龟
巾山塔群
2023-07-23
群位于浙江临海市区东南隅,高百余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形似蛤帻。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山腰建有南山殿,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语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实属少见
贵池百牙山塔
贵池百牙
2023-07-29
百牙位于贵池城北百牙处,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知府陆冈建,是一座风水塔。据清光绪《贵池县志》记载,百牙是取地理补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而建。为七层楼阁式砖制,高34.4米,直径6.68米
蛇盘山多宝塔及摩崖造像
盘山多宝塔及摩崖造像
2023-03-26
盘山多宝塔,位于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芳山镇盘山双泉寺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据说是开山和尚横玺长老建筑的。系花岗岩建造,覆钵式喇嘛,由塔座、塔身、刹组成。塔座为须弥座式,六角形,每边长1.86米,高2米
罗什寺塔
什寺塔
2023-10-06
介绍什寺塔矗立在武威市北大街,是为了纪念西域高僧鸠摩什在武威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的功绩而建造的。什寺塔最早建于后凉(386年~400年),及寺院在唐时大力扩建,明、清皆有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