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翠山公路在哪里 怎么去 相关景点共 7500
马牙山
马牙
2023-06-03
介绍马牙这种景观是岩石风化作用造成的。哈萨克人把马牙称为玛依阿散,意思是酥油之。马牙山顶比较平坦,是一片肥美的草原,夏季长满了酥油草,盛开着各色鲜花。站在这里环顾四揍走运四周,北面的天池风光尽收眼底,东面的博格达峰和南面的雪山云雾似乎近在咫尺
武岗山
武岗
2023-08-11
(万年桥、聚星塔)武岗座落在南城县建昌镇东北部(县城城市规划范围内),景区有武岗遗址以及明代古建万年桥、聚星塔。武岗遗址是南城境内首次发掘的商周文化遗址,其遗址顺着起伏的小山丘向南北伸延,遗址地表层有各种印纹陶片、石器,以北面坡地水沟断层最为丰富
锦山龙泉寺
龙泉寺
2023-07-11
龙泉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锦北2公里。山谷清泉终年不枯。元初建寺,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正元年(1341年)及清代、民国年间屡经维修。依建寺,三进院落,山门内中轴线两侧有东、西配殿,寺后部为主殿,重檐歇山式,有回廊。主殿阶下有一巨型卧狮
大竹峰顶山
大竹峰顶
2023-09-20
峰顶山风景区位于大竹县境西南部,竹、垫两县交界地区,北起竹林沟,南至牛头寨,长约10千米,属大竹县吉星、石子两乡辖境,该段为明月山的高点,处浩瀚的区,森林茂盛,峰顶为制高点,海拔1179.8米,山峰突兀,森林茂盛,景色壮观秀丽,山顶可观和四面山川秀色
天龙山石窟
天龙石窟
2023-05-13
天龙石窟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
樟山寺
2023-03-23
寺坐落在台北市文山区老泉街,为主祀千手观音的佛教庙宇。它最早兴建于1931年,外观朴实而稳重,每逢休闲假日,登山游客与香客络绎不绝,是区内最著名的寺庙之一。相传民国初年时,一位住在樟湖附近的居民,无意间发现了一尊形似观音菩萨的石像,于是便诚心供奉
鉴山寺
2023-03-04
寺位于阳朔县月亮山旅游凤景区的云集山下。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市最早的古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香火旺达1200余年。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由海南岛返回扬州途中,乘水路从梧州抵达桂林,桂林休整一年
苏州石公山
苏州石公
2023-11-04
石公位于苏州太湖西山岛东南端,隶属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因昔日山下傍水处有两块奇石,形如一对老翁和老妪,称为石公、石婆,故而名为石公。石公不高,以石为奇;三面临水,一面背倚丛岭,满山翠柏浓郁,如青螺伏水,似碧玉浮湖。山村水映,美景天成
祥山博物馆
博物馆
2023-03-06
云梦祥博物馆位于城东龙岗路,于2005年动工建设,由云梦籍成功人士、深圳美丽集团总裁欧阳祥先生捐资近4000万元设计建造,县政府投资2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黄崖山山寨
黄崖山寨
2023-11-10
黄崖山寨位于长清县孝里镇境内大峰山东北侧2公里,方圆0.7平方公里,距济南市59公里,海拔426米,因山崖呈黄色而得名黄崖。清朝咸丰6年间(公元1856年)江苏仪征人张积中山上建寨避兵讲学,遂张名为黄崖山寨
烟墩山墓地
烟墩墓地
2023-05-20
烟墩土墩墓,是解放后江苏省镇江市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东烟墩南麓斜坡上60米方圆内。1954年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12件,随葬物主要是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盂、觥等,其中其中有一件宜侯夨簋,内有铭文126字
绿林山景区
绿林景区
2023-02-27
绿林,新莽末年王匡、王凤起义以此爆发。旧说湖北当阳东北,即淯溪绿林山村(见《后汉书·刘玄传》,李贤注),但据今考,当为湖北大洪山.(但今日史学家多认定为湖北当阳市淯溪镇绿林山村)绿林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属大洪山系
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芙蓉山阻击战旧址
湘西雪峰会战旧址——芙蓉阻击战旧址
2023-04-09
湘西雪峰会战旧址——芙蓉阻击战旧址位于邵阳市隆回县花门街道办事处。年代为1945年。芙蓉阻击战旧址位于原桃洪镇芙蓉及其附近,包括花门街道境内的芙蓉战壕、前线指挥所兼弹药库望云寺
花甲山
花甲
2023-09-04
花甲,高415米,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东北10里南荣村附近。民国《邕宁县志》载:县南百五十里,峰甲峰,有甲岩(龙母岩),可容千余人,中祀飞龙神。岩踞绝壁,有悬石如牛鼻,游人须小心攀沿而过,始可到达山巅
大悟山
大悟
2023-06-08
大悟属大别山脉,主峰金顶,海拔813米。其东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称老庙。枕高山,傍溪流,佛殿数重,有藏经阁、读书院。门前枯藤老树,劲枝横突,郁郁苍苍。院中有古井,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固定水位。据传,该寺始建于唐,盛于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