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胡村汉墓 相关景点共 7500
马店砖塔
马店砖塔
2023-05-01
胶州有座清代砖塔,位于胶莱镇西王益,由于该村位于原马店镇,故该塔称为马店砖塔。砖塔座落于西偏南一百五十余米处的水沟边。据该塔之碑文记载:今龟卜于故里西偏遂。(西偏:西偏南,遂:田间水沟)占地不足半亩,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历经两年余
愈乔二公祠
愈乔二公祠
2023-04-23
愈乔二公祠座落于香港新界元朗屏山邓氏宗祠的南面,位于坑头和坑尾之间。它由邓族第十一世祖邓世贤(号愈圣)和邓世昭(号乔林)昆仲于16世纪初兴建,距今已有逾500年历史,为屏山文物径的重点文物之一,并于2001年12月1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阿不盖庙
阿不盖庙
2023-07-01
阿不盖庙阿不盖小姐是一个蒙古王爷的公主,在一次游牧战争中,阿不盖小姐兵败溃逃,将一只绣花鞋丢至现阿不盖庙附近,逃回王爷府后,将战争的事与王爷述说一番,王爷听后不悦,下令率兵返回攻打敌人,取胜后到阿不盖庙附近寻找那只绣花鞋
上炉辽墓位
上炉辽墓位
2023-06-30
上炉辽墓位于迁安市沙河驿镇上炉西北皇姑峪,东经118度37分,北纬39度58分,北靠黑石砬山,东西均有低山,南端为沟谷梯面耕地,成圈背椅形,墓群即位于其中。上炉辽墓发现三座古墓。1964年在上炉娘娘岗南坡发现一墓。有墓志记载曰:辽韩相墓
直水香泉
直水香泉
2023-06-28
位于雅瑶镇直水。溪泉在后之大城山麓分三折流下,泉水味道极为香例,故名香泉。现泉边立有香泉碑,为30年代鹤山县长谢鹤年所提。泉内有小虾蟹,颜色金碧,游于水中,周围茂林阴翳,乔松密竹,气候宜人,山腰有大片枫林点缀其间
西流洚
西流洚
2023-06-26
西流洚位于活道镇迳心凰岗坪之北。源于与新兴县交界的老香山系大端山麓的大端水,流经洞心、松坑、沙岗,汇合姚、官塘之水,沿洞尾、迳心、岗坪、上环等村庄,从水口注入新兴江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驻广宁石涧旧址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驻广宁石涧旧址
2023-06-26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驻广宁石涧旧址座落在现广宁县石涧镇黄塘,是一间青砖瓦面木料结构的三间两廊式平房,面积大约90平方米。1939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西江特委,王均予任西江特委书记,机关设在新兴。6月,特委机关迁至广宁县石涧,设在黄塘共产党员王德彬家里
泰崇公祠
泰崇公祠
2023-06-24
提督府,又称泰崇公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厦林乡下底,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黄武贤的府第。在汕头潮阳区关埠镇下底有座历史遗址提督府,原称建威第,又称泰崇公祠,俗称厦林老府,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的黄武贤之府第
吴六奇墓
吴六奇墓
2023-06-22
义招、万川县治均设湖寮(今古城)。清以前称同仁社,民国时置同仁区。1949年设湖寮区,后改乡、公社
莲塘坳窑
莲塘坳窑
2023-06-18
莲塘坳窑位于南雄市全安乡陂头莲塘坳。年代为宋代。窑址分布于的四周,面积1万平方米。有10条窑,均属馒头窑,依山坡而筑。堆积物厚1米~3米。出土瓷器主要有青白瓷,器类有碗、碟、盘、壶、瓶等,胎薄,釉质细腻光洁。以碗为主要产品。遗物还有匣钵、垫饼、垫环等窑具。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会议室旧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会议室旧址
2023-06-17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会议室旧址,原为大王岭刘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大王岭村民小组。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尹林平、梁鸿钧与第三大队负责人曾生、邬强和卢伟良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部队和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鬼崽岭遗址
鬼崽岭遗址
2023-06-14
鬼崽岭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南一公里处的鬼崽岭,于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鬼崽岭遗址地理位置:湘南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境内时代:宋至清级别批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国务院年代:5000年前批准
武皇祠
武皇祠
2023-06-12
武皇祠位于车江镇政府所在地南面约3公里的沙龙霞山峰上,现存大殿为2002年重修。武皇祠是衡南县境内唯一纪念中国历史上唯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祠堂。杨氏宗祠位于车江镇车江,现有建筑为近代重修。,武皇祠,武皇祠简介,武皇祠衡阳市衡南县武皇祠旅游指南
祁东刘三庙
祁东刘三庙
2023-06-12
祁东刘三庙在距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原五家围乡,相传宋朝名臣刘三,朝廷命他去柳州赴任,于是他乘船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去,当船行至河洲镇德才地段时,刘三大人便询问过往船支的船员这是什么地方,答曰:九洲(即祁阳九洲),刘三大人误听为柳州旋即下船了解
留仙寨
留仙寨
2023-06-10
留仙寨,又名建安山,俗名油尖寨,位于八步桥乡东端寨下,紧邻板杉乡株树下。山高、路陡、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宋元时,林密多蛇、鸟、走兽。但山顶较平坦。历代醴陵兵祸,元末最惨,争战频繁,烧杀抢掠,加上灾疫不断,幸存者多外出逃生。县境仅存两百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