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舌尖上的安徽到池州除了登九华山之外别忘了去品尝这5道美食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烙花筷子
2023-10-15
烙花筷子:卢氏冬青木烙花筷子,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是卢氏传统的名牌工艺品,烙花筷子系选用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四季长青的冬青木为原料精制而成。其木质坚硬、细腻、性寒凉,色洁白,用香油浸泡后,似牙骨粹黄,气味清香。制成后又在长10厘米、宽5毫米的方头筷面上,用手工烙
北岭丸子
2023-10-04
北岭丸子:利津北岭丸子,是当地人民举办重大宴席时备受推崇的一道名菜,它来源于民间传统的烹饪技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它只出现在个别家庭宴席上,进入八十年代后,是北岭乡陈、赵、岳、李四家先后把北岭丸子这一地方名吃推向市场,并逐渐做大作强,成为利津饮食文化的代表。
高汤鸡丝馄饨
2023-10-03
吃法多样,并根据配料的不同,叫法不一。有清汤、高汤、鸡丝、麻汁、三鲜馄饨等,南方也有将煮好的伊面放在汤碗内,上面放上馄饨,并点缀几根菜心,称之为云吞面的。馄饨全国各地均有制作,但以济南为上。旧时馄饨是济南夜宵的主
街头麻辣烫
2023-09-27
街头麻辣烫:麻辣烫属南昌街头小吃,其形式与南昌街头的油炸小摊大致相同,只不过烹调方式有异。将一口大锅放在炉子上,在锅内放有各式串好的鸡杂、牛杂、小肠、大肠及各种鱼丸、肉丸、粉丸、豆腐干等等;锅中加好滚沸的老汤,然后,还可随意涂些各式调料,有麻有辣,吃起来又麻、
一品锅
2023-09-10
一品锅: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一种火锅。相传,此菜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作客,席上出了山珍海味外,余夫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
黄鲷鱼
2023-09-03
黄鲷鱼:产品名称:黄鲷鱼产品产地:温州产品特性:清爽可口,肉质坚韧产品简介:黄鲷鱼生活在清净海域,以海藻类为食,金黄的底色上覆盖着微红的鱼鳞,肉质鲜美,具有各种鱼类共有的腥味,清爽可口,肉质坚韧,体形侧偏且身体较厚,眼睛较大且两眼之间向前隆起,眼睛前的鄂骨较宽
豌豆面
2023-08-12
豌豆面:大同的风味小吃当然也离不开面食,豌豆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作法是将豌豆面与白面或莜面和在一起,然后或擀或压或切,品种有拔鱼儿、抿面、压饸烙等,下锅煮熟以后,浇上用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调成的卤汁或肉末卤汁,即可食用。香味浓郁,十分适口。
八宝盖碗茶
2023-07-30
八宝盖碗茶:宁夏回族群众男女老幼普遍饮用的一种茶。盖碗,又称三泡台,民间叫盅子,上有盖,下有托盘,盛水的花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每到炎热的夏天,喝盖碗茶比吃西瓜还要解渴。到了冬天,回族群众早晨起来,围坐于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要刮几盅盖碗茶。盖碗
渭南biangbiang面
2023-07-25
煮过几滚的面被捞起盛入陕西人称之为老碗的粗瓷大碗里,撒上盐、辣椒面、花椒面、生姜末、葱花、蒜末,然后将半铁勺烧得焦热的清油呲啦往上一
常德清真菜肴
2023-07-19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路经常德,微服私访时,被一回民店飘来的菜香缠住脚步,品尝了厨师烹制的清真菜肴后,龙心大悦,赞不绝口,当即挥毫御赐该店为清真第一春。常德清真菜肴的烹饪技艺在形、香、色、味上独具一格。首先是选料严格。主料精细
茶油面线
2023-07-13
茶油面线:材料:全麦面线、胡萝卜、萝卜芽、茶油、麻油、纯酿造酱油作法:1.将一份的全麦面线先下锅煮熟,然后起锅置碗备用。2.将胡萝卜刨成细丝,与全麦面线混合均匀,并加入适量的茶油、麻油、纯酿造酱油予以调味。3.表面再撒上一些萝卜芽或豌豆苗,即完成。茶油的功效:
拉萨风筝
2023-07-11
十三世01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1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
泾县酱菜
2023-06-28
泾县酱菜:泾县酱菜是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特产。泾县特产酱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被人们青睐并被列为馈赠亲友和晏席上传统调味佳品,尤以香菜、生姜、大蒜、芝麻萝卜条闻名。如今在泾县做酱菜的企业有很多。以正兴隆品牌为首,酱菜制作已成了泾县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占有一定市场的企
老城油茶
2023-06-27
在街头的饮食摊子上,摆把大壶,外用棉布包着用作保温,壶内盛着做好的油茶。老城油茶的原料为过油豆皮、花生米、猪骨髓油、面筋、黑白芝麻、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锅内放入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原料,用微火烧开
阳春面
2023-06-23
阳春面:对于上海本地人或在上海生活过的人来说,记忆中令人垂涎的味道不是什么山珍野味生猛海鲜,而是上不了台面的阳春面。所谓阳春面,原指一种不加任何浇头的汤面,称清汤光面,是旧时上海最大众化的面点(也可作主食)之一。后因商贾人等忌讳清、光等不吉利字眼,有好事者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