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舜江楼 相关景点共 5339
陶江石塔
石塔
2023-06-04
石塔旧名塔林,俗称雁塔。位于闽侯县尚干镇塔林山(又称珠山)之巅。八角七层实心花岗岩建造,高约10米,座宽3.2米,台基为双层须弥座承托,顶有五轮塔刹。每层刻一至三尊盘坐莲台佛像,转角有大力士肩负塔身,其间镌刻双龙戏珠、丹凤朝阳、花草、飞天及古兽
海兰江
海兰
2023-07-14
海兰发源于长白山以东的甄峰,途径青山里、和龙峪、平江盆地流入富饶美丽的瑞甸平原,灌溉万倾水田,最后流入图们江,全程达145km。对龙井人来说,她是一支生命之水,是患难与共的历史见证。相传,从前隔着这条河,东西两面有两座大山即珠岩山和琵岩山
河池红军标语楼
河池红军标语
2023-09-04
红军标语位于广西河池市的红军标语建于1926年,原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是一座3进2层建筑,夯土墙,木楼板,小青瓦屋面的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57平方米,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喻家楼遗址
喻家遗址
2023-06-09
喻家遗址位于麻城市阎家河镇喻家村和罗家铺村,新石器时代、西周时期遗址。南北长7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垣呈南北走向,夯筑而成,宽30~50米,残存高1.5~2.3米
太极宫(八卦楼)
太极宫(八卦)
2023-10-15
太极宫是大伾山的标志,为八角攒尖建筑,高33米,三层,八面,每面宽2.5米,八面墙上按方位饰以八卦符号。故又称八卦。宫门为卷形,门额上刻众妙之门。内有梯可供攀登,底层塑吕洞宾像,中层为文昌帝君,上层为三清列真。万仙阁万仙阁为硬山灰板瓦建筑
广州镇海楼(广州博物馆)
广州镇海(广州博物馆)
2023-03-11
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因其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后又题名为镇海,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
铜琶爱春楼
铜琶爱春
2023-04-10
铜琶爱春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铜琶村,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铜琶爱春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铜琶爱春,铜琶爱春简介,铜琶爱春梅州市梅县区铜琶爱春旅游指南
安献楼
安献
2023-06-05
安献坐落于鸡山路18号。1906年美国基教安息日会牧师安礼逊到鼓浪屿传教,同时在鼓浪屿创办了育粹小学,后更名为美华小学。1910年增办美华女学。1934年,安礼逊在鸡山顶兴建一座楼房,落成时正值安息日会在此举行闽南各属支会联谊会,安礼逊主持了安献典礼
苏楼惨案旧址
惨案旧址
2023-08-24
惨案旧址位于金乡县鱼山镇苏村,年代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谦光楼
谦光
2023-04-09
谦光客家围屋坐落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是河源林寨古村落的主要古建筑之一,由陈步衢(字云亭,桂军将领)创建于民国6年(1920年),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土改运动前住有主仆100多人
华楼山风景区
山风景区
2023-11-11
山风景区位于崂山风景名胜区西部,海拔409米,是古迹镌刻较集中的风景区。元尚书王思诚曾品为十四景:清风岭、王乔崮、聚仙台、翠屏岩、南天门、松风口、夕阳涧,前逐一赋赞之。景以聚仙台、凌烟崮、翠屏岩、南天门最佳。其中,聚仙台,又名?表峰,人称梳洗
望火楼旧址
望火旧址
2023-05-02
望火始建于1905年,系德式建筑,位于青岛市南区观象一路坡顶,高18米,是青岛的地标性建筑,设计望火的是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当时是作为消防望塔使用,24小时安排人员守侯观望,一旦发现火情,由楼内的值班员拉响楼顶悬挂的铜制警铃,先鸣乱钟30下
桂山围楼
桂山围
2023-06-20
桂山围位于紫金县龙窝镇桂山管理区桂山村中心。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是一组以花岗岩条石和青砖砌筑的客家围。坐北朝南,高达六层。一、二层以花岗岩石条砌筑,三至六层用大青砖砌墙,墙厚1.3米。主楼前面为三进院落,有住房41间
上蕴祥雲楼
上蕴祥雲
2023-08-06
上蕴祥雲年代为明,位于白洋乡上蕴村上蕴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2016年6月28日,上蕴祥雲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檐滴水外延伸西50米,东、南、北各5米,上蕴祥雲,上蕴祥雲简介,上蕴祥雲漳州市诏安县上蕴祥雲旅游指南
江氏大宗祠
氏大宗祠
2023-06-02
氏大宗祠: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步涌南路35号。清代建筑。坐西向东。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牌楼、四廊房组成。面阔11.1米,进深41.58米,面积461.5平方米。两侧山墙用蚝壳砌筑,其余为清水砖墙。门额石匾刻氏大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