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般若岩石刻 相关信息共 5157
石门漏月摩岩石刻
石门漏月摩石刻
2023-05-28
石门漏月摩石刻位于福安市城阳镇石门院村,年代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类别为石刻类。位于城阳镇石门院村西向400米处。刻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两块硕大自然岩石相倚成门,故称石门,涧水从其门中流淌而过,分布面积约130平方米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
造像及摩崖石刻
2023-07-21
造像及摩崖石刻位于绍兴城西柯桥镇柯山南麓。隋唐时期石刻。《柯山小志》卷上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四:柯山寺在县西三十里,晋永和年间敕建
大荔县般若寺和金塔寺遗址
大荔县般若寺和金塔寺遗址
2023-10-01
般若寺和金塔寺遗址,寺位于县城北门偏东,即现在的城关中学和城关粮站内。创建时间不详,西魏文帝大统七年(541)夏,隋文帝杨坚出生于般若寺内。据此,其创建时间应在南北朝时期。隋开皇四年(584),隋文帝下令对般若寺大加修葺,遂改名大兴国寺
竹山洞摩岩石刻
竹山洞摩石刻
2023-08-11
竹山洞石刻,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马步乡洞口村委会竹山洞口,竹山洞为喀斯特溶洞,全长近四千米。石刻位于北洞口内,由三幅题刻组成:竹山古洞,横书阳刻,字体楷书,长约2.5米,高约1米,题刻于民国二十九年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岩摩崖石刻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
2024-01-15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位于松溪县茶平乡吴山头村,时代为宋代。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简介,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南平市松溪县湛卢山中庵巉岩古
胡公岩摩崖石刻
胡公摩崖石刻
2023-10-18
胡公位于余姚胜归山南坡。明嘉靖二十七年,胡宗宪任余姚知县,有效地禁住了胜归山开凿山石之风。十年后,胡宗宪调任浙江总督,为抗倭多次来到余姚,屯兵胜归山下,后人为纪念胡宗宪,特于嘉靖四十年在胜归山南坡雕凿胡宗宪官服像,故称之为胡公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岩”摩崖石刻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
2023-11-16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为松溪县文物保护单位。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位于松溪县茶平乡吴山头村,时代为宋代。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山头村:吴山头村位于松溪县茶平乡的东部,在湛卢山脚下,距县城八公里
黄龙寺摩岩石刻
黄龙寺摩石刻
2023-08-07
在进入黄龙寺前两公里下马石处公路旁一块巨石上黄龙山三字映入眼帘,震憾人心。苍劲端庄灵秀的黄龙山三字相传为黄庭坚所书。楷体,从右至左阴刻于石上,字直径为85厘米。其中黄字与龙山两字有一条石缝
齐云山石刻
齐云山石刻
2023-11-05
齐云山原有碑刻和摩石刻1400余处,现仅存462处,其中石碑206处,石刻256处。其余景区也有小量分布。遍布全山,以罗汉洞、紫霄崖和石桥一带为多
桂林石刻
桂林石刻
2023-04-30
桂林石刻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近城的普陀山、月牙山、龙隐龙隐洞(桂林碑林)、虞山、象鼻山、文庙等30余处名山洞府。桂海碑林的龙隐和龙隐洞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石刻群以摩崖为主,包括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明清
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
2023-08-22
泰山石刻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包括经石峪和唐摩崖两部分。经石峪位于泰安市泰山中路斗母宫东北400米的山峪中。北齐时(公元550580年)镌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南而北竖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44行,为的上卷
太白岩
太白
2023-12-04
太白位于万州城北,高约400米,长约3公里,面积120公顷。白仙迹,原是万州八景之一,极具自然风光优势。上古今题刻更是闻名遐迩。自唐宋以来,即为名胜。太白半山石壁有宋代石刻观德亭,有清道光年间石刻太白,有黄庭坚西山记碑刻
白鹤岩
白鹤
2023-09-03
白鹤位于隆安县县城西北,时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9年,白鹤被公布为隆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金扇佛经石刻
金扇佛经石刻
2023-08-30
金扇佛经石刻经位于金顶山风景区内的竹林寺山道旁,为唐宋时期佛经石刻。佛经整体呈大扇形,巨扇外沿镶有99颗佛珠,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其扇形的外长16.8米,高8.8米,其新奇的形制堪称华夏一绝。樊金凤摄
月岩石刻
月岩石刻
2023-06-16
月岩石刻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道县月岩村,此为湘南地区石刻聚集地之一。月岩在远古时期由于河流冲刷,形成河道穿山溶洞。后洞顶部塌陷,堵塞河道,河流变成阴河从附近岩洞中流出,这里成为天然室。洞中顶部塌陷部分形成大圆形天窗。东西两洞口高大如城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