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良庄镇特色瓜菜园 相关特产共 7500
河口螃蟹
河口螃蟹
2023-07-17
河口螃蟹:河口位于长江与大冶湖的水源交汇处,水草丰美,所养殖的螃蟹肉质鲜甜、存活时间久,日益风靡市场。据西塞山区河口水产养殖协会会长王桂香介绍,河口地区水域面积不广,从事养殖螃蟹的只有5家,2011年,这5家螃蟹养殖老板聚在一起成立了河口水产养殖协会,抱团发
闸口小龙虾
闸口小龙虾
2023-07-17
闸口小龙虾:闸口小龙虾公安县闸口农业产业化协会闸口小龙虾外形肥硕,头小尾尖,两只前螯粗壮硕大,整体色浅鲜红,腮丝洁白,单体虾青素含量高于其他产地,虾肉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铁、碘、硒等微量元素,因产区水质洁净无污染,使得闸口小龙虾腹部清洁透明,整体色浅鲜红,不泛
羊肚菌
羊肚菌
2023-07-12
羊肚菌:羊肚菌主要分布在米林县的派、里龙、卧龙、丹娘、扎绕五个乡()的林区内。菌的表面布满不规则至近圆形小凹坑,好象羊的肚子而得名。羊肚菌,菌肉细嫩、味道鲜美,鲜食和干食俱佳,是一种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食用菌。
安多绵羊
安多绵羊
2023-07-11
安多绵羊(多玛绵羊)西藏自治区安多县雁石坪、玛曲乡、岗尼乡、玛荣乡、多玛乡、色务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安多绵羊(多玛绵羊)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请示》,安政发〔2014〕45号安多县人民
错高藏香猪
错高藏香猪
2023-07-11
错高藏香猪: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错高错高村位于西藏林芝巴松措湖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峻的雪山,面临温润如碧的巴松措湖水。藏香猪是错高村所在的林芝地区的特产,因放养在山林之中,常年食用丰富的野生植物和藏药材,所以体型娇小,营养价值高,而且肉质鲜美,不油腻,市场上广
嘉黎牦牛
嘉黎牦牛
2023-07-11
嘉黎牦牛(娘亚牦牛)西藏自治区嘉黎县夏玛乡、措多乡、阿扎、藏比乡、林堤乡、绒多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嘉黎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嘉黎牦牛(娘亚牦牛)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函》,嘉政函〔2015〕7号《嘉黎县人民政府
樟江蜜柚
樟江蜜柚
2023-07-08
樟江蜜柚:近年来,贵州省荔波县玉屏拉岜村依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将无公害亚热带水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以一村一品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樟江蜜柚种植,着力打造蜜柚特色产业第一村。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拉岜村成立了蜜柚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支部合
毕节白蒜
毕节白蒜
2023-07-08
最早栽培于七星关区杨家湾塘边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蒜的需求不断增
七舍茶
七舍茶
2023-07-08
七舍茶:七舍茶兴义市七舍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将培育产业发展作为突破点,由茶农零散制出的七舍茶远销浙江、安徽、北京等地,甚至被江浙一带茶商坐地收购加工外销。茶青与成品茶价格年年走高,2009年春茶产品上涨到300600元/公斤,茶青价涨到3050元/公斤;夏
长岗刺梨
长岗刺梨
2023-07-07
长岗刺梨:维生素之王长岗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降水丰富,温差较大。在这里生长着一种野生水果,刺梨。刺梨植株较矮,呈团状生长,树枝及果实上长有刺,果实上的刺较为柔软,不太容易扎伤人体,果实呈梨状,故称刺梨。果实单粒重约15克,直径约2.5厘米。刺梨中含有十分
泸定香桃
泸定香桃
2023-07-06
泸定香桃是泸定特有的一个优良的地方品种,原产于冷碛甘露寺,现在大渡河沿岸地区均有栽植,尤以烹坝乡栽植面积最大,清朝年间为上贡果品。果实成熟期7-9月,属晚熟品种。果品色彩鲜艳,肉质脆甜,
三河沙参泥
三河沙参泥
2023-07-06
三河沙参泥:美食故事:沙参在恩阳区三河场种植历史悠久,在抗日战争时期,母亲到山里采挖沙参,和猪板油翻炒,用大山深处的一道美味给参军的儿子践行。现在,这里还保留着这种风俗,每当家里有孩子要参军时,家人都会做一道沙参泥,象征着和谐、平安、成功。信息来源:巴中市商
岚峰黄花
岚峰黄花
2023-07-04
岚峰黄花:岚峰黄花是重庆铜梁蒲吕的特产。岚峰山峰峦叠翠,山上终年云雾缭绕。黄花种植在该镇已有400多年历史,在1984年国家商业部举办的展评会上,岚峰黄花争奇斗妍,荣登部优产品榜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岚峰黄花更以营养丰富且有食疗价值的特点和属于无公害绿色食品
五莲豆腐宴
五莲豆腐宴
2023-07-03
五莲豆腐宴:五莲豆腐历史上就有名气,而街头()豆腐更是冠绝五莲。豆腐卤水蘸成,白嫩爽口,尤其是大豆收获季节,家家户户做豆腐,豆香弥漫全村,让人欲走又止。豆腐宴实际上是一个制作豆腐的流程,先喝豆浆,再喝豆脑,然后吃豆腐,后吃炒豆腐渣,最后喝豆腐汤。佐以青红椒、
孙村竹编
孙村竹编
2023-07-03
孙村竹编:沙河站孙村全村185户,家家从事竹编生产,出产的竹编制品,方圆百里闻名。1992年,曾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竹编专业村称号。孙村发展竹编业,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说有个叫李箩匠的浙江藉竹编艺人,逃荒要饭至此,被一位名叫孙洪明的村民收留,结为拜把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