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色拉寺的红与罗布林卡的黄 相关景点共 7500
红沙堡城址
沙堡城址
2023-04-20
沙堡城址位于民勤县新河乡泉水村东北500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分内外城,内城为汉代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250、宽160米,面积4000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高15米,基宽6、顶宽2米,夯层厚0.080.1米。南面开门,门宽10米,门外有瓮城
朱权墓与乐安王墓
朱权墓乐安王墓
2023-05-16
朱权墓位于新建县石埠乡源村缑岭。朱权(13781448)是明代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七年(1394)封为宁王,封地在大宁(今锦州、承德一带)。永乐元年(1403)改封南昌,朱权博学多才,撰有《通鉴博论》、《汉唐秘史》、《诗谱》等
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
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
2023-08-12
静源烈士牺牲地方——安源半边街广场。静源是湖南郴县人、安源工人运动领袖。1925年9月21日被反动军阀逮捕,随即被押往萍乡监狱。在狱中二十多天,他始终不为敌人利诱和酷刑所动摇。10月16日,静源被敌人枪杀在半边街广场
黄家塝门楼(含下关)
家塝门楼(含下关)
2023-10-24
家塝门楼(含下关)地址:莽山乡家塝村时代:明类型:古建筑级别:市级概况: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长7.9米,宽6.6米,高9.5米,建筑占地面积60余平方米,进士坊前有13级台阶阶梯依次而上,门额悬清代进士匾牌一块
黄土坎贡梨观光采摘园区
土坎贡梨观光采摘园区
2023-11-02
目的地介绍土坎贡梨观光采摘园区位于密云县不老屯镇,以土坎地区为中心,园区面积达1.2万亩,种植鸭梨60万株,年产量达500多万公斤,位居京郊之首。该园地处密云水库正北岸云峰山脚下,涉及土坎村、燕落村、转山子村等,面积12万亩,有果树48万株
黄渤海分界线
渤海分界线
2023-05-21
此即为地处老铁山黄海和渤海自然分界壮观景象。老铁山角,位于辽东半岛尖端,延伸黄海和渤海之中,形成黄海和渤海自然分界,在海水颜色上可谓泾渭分明
后套的包头渡口
后套包头渡口
2023-05-29
后套包头渡口位于黄河边上,西面接后套,东面接士默川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塞外名城。后套包头渡口是黄河流过前套后,继续向北流,进入内蒙境内,因受阴山山脉所阻,折向东流,穿过阴山山脉鄂尔多斯台地之间冲积平原,流到托克托县河口镇
牛奶海与五色海
牛奶海五色海
2023-06-02
介绍从洛绒牛场开始爬山,大约上升500米高度,过了一丛经幡,翻上一个大草坪,你就能看到蔚蓝牛奶海静静地躺在央迈勇雪峰冰川之下,湖边是洁白沙滩,景色是如此,如此醉人
红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
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
2023-04-14
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位于瓢井镇瓢井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1935年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简介,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毕节市大方县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旅游指南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
中共三支部旧址
2023-08-03
中共三支部旧址风车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三黄村。1929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对闽西对敌斗争工作指示尽可能向新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
黄阁重纶枋
阁重纶枋
2023-06-04
阁重纶枋是叶向高后裔为纪念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建成。全坊由一色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四柱三间约11米,进深三柱两间约3米。牌坊门洞跨街,门额为巨大月梁
红东李氏宗祠
东李氏宗祠
2023-08-05
东李氏宗祠位于武平县平川镇东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俗称蛇形祠堂,始建于明,清、民国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通面阔27.75米,通进深19.7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单进廊院式,由门厅、天井、厅堂和两侧横屋组成,前有坪地、池塘
红二十八军指挥部旧址
二十八军指挥部旧址
2023-07-28
二十八军指挥部旧址位于铁冲乡高畈村上棚组老庄子,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二十八军指挥部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东、南、西、北各3米
土桥镇黄家村毛泽东旧居
土桥镇家村毛泽东旧居
2023-10-24
土桥镇家村毛泽东旧居——家大院1928年4月初,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到汝城,策应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4月7日,毛泽东率部经田庄、暖水至土桥水口、迳口,驻土桥家村,毛泽东及团部驻扎在家村员外黄素轩家大院
梅岭南粤雄关与古道
梅岭南粤雄关古道
2023-06-18
梅岭得名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姓氏得来。在战国时期,中原战乱不堪,大批越人迁往岭南,其中一支以梅绢为首越人,翻山越岭来到大庚岭上,被眼前岭南风光所吸引,决定在梅岭一带安营扎寨,他们发扬了越人勇敢顽强、刻苦坚韧民族传统,艰苦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