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芙蓉街原济南教育图书社 相关特产共 1741 条
烟台菜
2023-10-10
烟台菜:烟台菜,主要是福山菜,源远流长,它和济南历下菜成为鲁菜的两大风味,过去对宫廷也有很大的影响。烟台菜主要选用海产品为菜肴的原料,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福山菜以蒸煎扒炒、炸淄烤焖见长,不仅在国内对华北、东北、京津等地烹调技术有很大影响,在国外也享有很
高桩馍馍
2023-10-03
高桩馍馍:高桩馍馍是济南历史悠久的传统面食之一。在济南制作高桩馍馍最有名的是杨鸣友,其制作技术已传四世,有丰富的经验,在北方享有很高的声誉。济南经营高桩馍馍的店家很多,清末、民初时,就有几家馍馍铺,其中较为有名的是辛亥革命时期在城里府东大街的同复昌,在西关福康
油旋
2023-10-03
油旋:济南传统精细风味小吃。清道光年间,济南城里就有油旋经营。油旋葱香浓郁,外酥内嫩,很受欢迎,流传至今。油旋是一种旋涡状葱油小饼,刚出炉的油旋色泽金黄,内软外酥,葱香扑鼻。油旋最早出现在济南是清朝时期。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
甜沫
2023-10-03
甜沫:甜沫是济南传统的大众粥类食品,是一种以小米面为主熬煮的咸粥,济南人又俗称之为五香甜沫。在济南的众多小吃中,甜沫是最价廉物美的招牌名优小吃。传说明末清初,因天灾战乱,大批难民纷纷拥入济南,有一家田姓小粥铺,经常舍粥赈济,灾民互相传告,来粥铺喝粥救命者增多。
小吃口味虾
2023-10-29
小吃口味虾:小吃口味虾据考证,口味虾自90年出现在湖南长沙南门口,为一孔姓家庭首推,后流派众多,又出现教育街派和南门口派,做法也分几种,发展到今天,现在以辣味为主流。虾,湖南人喜欢叫它为龙虾,其实,不是,哪里有这么多的龙虾吃呀,何况,龙虾在海洋中才有,而这虾子
奶汤蒲菜
2023-10-03
奶汤蒲菜:奶汤蒲菜是以济南大明湖出产的一种质地鲜嫩、色泽洁白、味道清鲜的蒲菜为主料,配有苔菜、冬菇、火腿片、加奶汤烹制而成,历来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奶汤蒲菜是济南的一道传统风味名菜之一,也是泉水宴中一道重量级菜品蒲菜产于大明湖畔,用奶汤和蒲菜烹制成的奶汤蒲菜
锅塌蒲菜
2023-10-03
锅塌蒲菜:锅塌蒲菜--色泽金黄,香气扑鼻风味特点1、锅塌技法为济南厨师所首创,早在明代就有记载。锅塌即是先煎后塌,将味汁收入菜中。质品色黄质嫩,味鲜醇厚。2、蒲菜为济南名产。它是香蒲的嫩根部,色白质细,脆嫩味美。《济南快览》载: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菱,其味似笋
口味虾
2023-11-03
口味虾:口味虾是前几年兴起于长沙教育街、南门口等地的特色小吃,后来蔓延至全城乃至全省,至今长盛不衰。口味虾色艳、汤、浓、味重、香辣无比,深受口味颇重的长沙人喜爱。起先,口味虾以夜宵的形式走上餐桌,现在在全长沙已经有不少的专营口味虾的特色餐馆,比较知名的有南门口
略阳杜仲
2023-12-24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杜图1略阳杜仲干制品.仲有:味辛,平、无毒。治腰脊痛,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之药效,是传统名贵中药材。陕西略阳是杜仲的原生地、适
五仁包
2023-10-03
五仁包:五仁包甘甜香浓,色泽洁白,造型美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济南地区特色风味面点之一。它是用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杏仁、瓜子仁五种料炒熟后去皮压成碎丁,再加入红枣丁、桂花酱、金钱酥料粉等,最后加入白糖调制而成。(济南)
莫力达瓦菇娘
2023-08-15
莫力达瓦菇娘:小菇娘走四方、林果兼作响当当、万亩水稻稻花香这是在莫力达瓦旗西瓦尔图镇农民口中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在莫力达瓦旗西瓦尔图镇,这里的黄菇娘种植、水稻种植和林果基地颇具规模,产销两旺。近年来,莫力达瓦西瓦尔图镇立足本地实际,优先引进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项
正安油桐
2023-12-13
正安油桐:油桐之乡——正安县正安在贵州省北端,乌江支流芙蓉江上游。该县无论栽植油桐的数量还是桐籽的产量均获得贵州省的冠军,故其享有油桐之乡的美名。
高官寨甜瓜
2023-10-02
高官寨镇紧邻济南国际机场,距省会济南市中心3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一直以来
乌苏柳花茶
2024-01-06
乌苏柳花茶:乌苏柳花茶是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古尔图镇的特产。乌苏市柳花茶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是皇帝专用贡品,它因产量稀少,色泽淡雅,口味醇正,被视为茶中极品。柳花茶是一种河柳树上开的花,产地在新疆乌苏四棵树河谷流域下游的古尔图镇。古尔图,蒙古语意指桥,因该地有一木
“六百居”香肠
2023-10-12
六百居香肠:香肠是我国地方名吃,因祖居山东济南,距离濮阳六百华里,清康熙年间我曾祖父王思善带其子王殿凤由山东济南迁居濮阳开设香肠店,故六百居香肠由此得名。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特途径濮阳,品尝六百居香肠,并赞不绝口,而后被载入史册,濮阳县志有明文记载。六百居现有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