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花石崖石窟 相关信息共 7500
红石崖寺
红石
2023-02-20
红石寺,又名金龟寺,因其主体天然形成似金龟造型,主色调呈暗红色而得名。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中部顶峰,属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财神庙、七星宝塔、钟鼓楼、牌楼、蒙古包群等
宜君福地石窟
宜君福地石窟
2023-10-02
宜君福地石窟福地石窟位于陕西省宜君县城东15公里的福地水库中央小岛上的断崖间,现存石窟1个,开凿于西魏时期。为更好的进行保护工作,该石窟现已被整体切割搬迁至宜君县文化馆内。石窟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宽1.7、进深1.3米,高1.4米,三壁各开一龛
木头则石窟
木头则石窟
2023-09-30
木头则石窟时代:北周地址:米脂县沙店镇木头则村保护范围:石窟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石窟山体东外扩20米,南至3号窟南扩12.5米,西至木头则村公路东侧,北至石窟山体外扩20米。2018年,木头则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象山石窟
大象山石窟
2023-05-30
大象山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胎泥塑大佛一尊
巴中石窟
巴中石窟
2023-09-20
巴中石窟(巴中市)巴中石窟造像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及特征。一是注重写实。除佛教特有的造像仪轨外,在一些菩萨、世俗人物等雕造中,匠师们以当时、当地现实社会中各种人物形象为依据进行雕造和彩绘,竟出现了护法天王足穿草鞋、诃利谛母纯为唐代妇女形象的情况
五岩寺石窟
五岩寺石窟
2023-10-14
在五岩山南麓的壁上,有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公元542年)至武定七年(公元549年)依山而凿之石窟,其窟龛、造像、护法狮子、题记等,体现了南北朝晚期艺术造像风格。五岩山五岩寺东魏石窟依山势由东向西分五区开凿,共有佛龛41个,造像154尊,护法狮子24对
龙门石窟东山石窟
龙门石窟东山石窟
2023-11-09
东山石窟在龙门石窟景区内,伊河东岸,看完西山石窟过漫水桥便是。据说在古时,东山石窟的规模比西山石窟还要大,曾有西山一山,不如东山一湾的说法。如今的东山石窟早已没有当年的盛景,在这里爬好长一段路,也难得见到一座成形的雕像
九丈崖
九丈
2023-02-28
九丈地质公园位于北长山岛西北角,西依珍珠门水道,北临国际航线长山水道,是一处集山、海、湾、礁、、洞、古迹于一体,融奇、雄、秀、美、险、迷、神于一身的综合旅游区。主要景点有一道、二湾、三、四台、五洞、六礁、七石
瓢崖
2023-07-17
仙人屋在万寿山西六、七十米处,水库北侧半山处,原名瓢,是一个天然石屋,可容二三十人。有垂檐,长13米,高2米,东西有门,南面有窗,屋中横如案,可放数百卷书。东门下临陡壁。屋内石缝中,生有青苇数丛,香艾几枝,含润吐芬,令人赏心悦目
金家崖
金家
2023-05-30
金家宋代时,有一金姓彭城(今南京)人来定西经商到了苑川,在苑川河与巴沟的三角洲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后来人口日渐增多,加上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逐渐形成集市。热闹的集市坐落在北山脚下一片平台上,临河还有一溜低矮的土,故此就把这里称为金家
探秘京西第一仙洞——石花洞(连载三)
探秘京西第一仙洞——洞(连载三)
2023-12-15
探秘京西第一仙洞——洞(连载三):钟乳石、石笋、石柱是岩溶洞穴中最为常见的形态,另外还有幔、盾、盆、等多种形态的岩溶结构,这些在洞中都可以看到。钟乳石的形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般一百年才能长高一厘米,所以一个钟乳石往往是数万年沉积的产物,科
金川湾石窟
金川湾石窟
2023-10-02
金川湾石窟位于淳化县石桥乡金川湾村,是唐代初期建造的刻经石窟石窟面临冶峪河,背依仲山,山清水秀,林木丰茂,幽谷雅静。唐代以后,这里是一处佛教胜地,宗教文化色彩非常浓郁。在1981年文物普查时,当地文物部门发现了这一刻经石窟
扇子崖
扇子
2023-08-22
位于泰山西溪西侧的扇子,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上有明人杨博题刻摩崖石刻仙人掌。西有铁梯,攀援可登崖巅,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潭水库宛若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
庙岭山石窟
庙岭山石窟
2023-07-08
庙岭山石窟庙岭山石窟(第一批省保)时代:北朝至唐地址:榆社县城西南5公里庙岭山寺沟千佛洞又称石室方丈,坐东朝西,依而凿,方形覆斗顶。宽2.4米、深2.55米。窟内雕较大造像6尊,四周千佛环绕计1090尊。主佛像(东壁)通高1.33米,像高0.9米
谢家庄石窟
谢家庄石窟
2023-10-27
谢家庄石窟,原位于孟津县煤窑乡谢家庄自然村东南百余米处,石窟属于低山丘陵区,依山而建,坐南向西,开凿于砂岩石质的峭壁下,一条南北向山涧溪流经石窟前流过,整座石窟处在群山环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