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苏三墓 相关信息共 7500
刘三吾墓
2023-06-10
位于腰潞镇石陂村竹陂组大塘坪。这座古墓坐北朝南,北面有一道高约4米的青砖牌坊,因为这个原因,当地人把这里叫做牌坊前。刘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成之后,刘氏家族在不同时期对它进行了修复
常氏三王墓
常氏
2023-05-27
常氏封土高4米,占地350平方米,整个区占地二百余亩。区内遍植松柏,大小石像生、碑碣排列有序。常氏建造至今,历经600余年,虽屡经天灾与战乱,地下部分保护完好无损。199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群众捐资将常氏区修复,多方征集流失文物
苏洋刘氏俊八墓
洋刘氏俊八
2023-08-02
洋刘氏俊八位于福安市罗江街道大留村,年代为明弘治,类别为古墓葬。该坐落于福安市罗江街道大留村西南面500米左右金字峰山脚处,呈风字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墓碑直立丘前,为花岗岩青石雕刻,碑高1.25米,宽0.43米,厚0.10米
三道壕三号墓
道壕三号
2023-03-17
辽阳道壕3号壁画,址在辽宁辽阳市北郊道壕村后。1974年发现。墓葬年代约当曹魏到西晋时期。中壁画,先以铺地,墨线勾勒轮廓,再用朱、绿、白、黄、赭等色赋彩。前室右耳室的西北两壁画墓主人饮食图,西壁男像,坐在帷幕内方榻上。址在辽宁辽阳市北郊道壕村后
于子三墓
于子
2023-04-29
于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52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上城区万松岭路凤凰山北麓。于子(1925-1947),又名泽西,山东牟平县人,1944年冬入西迁贵州的浙大农艺系求学,受浙大求是学风熏陶和革命思想启迪,毅然投身学生爱国
抗日烈士戴曾三墓
抗日烈士戴曾
2023-03-31
抗日烈士戴曾位于大观区山口乡百子山村,年代为1944年。2017年9月22日,抗日烈士戴曾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烈士戴曾,抗日烈士戴曾简介,抗日烈士戴曾安庆市大观区抗日烈士戴曾
三十里堡墓群
十里堡
2023-08-14
十里堡群编号:总序136时代:汉地址:烟台市开发区古现街道十里堡村、岗嵛村(原公布地址福山县古现公社十里堡大队)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墓园、墓室、墓道、陪葬坑、随葬品、碑刻、石像生、附属构筑物、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范围:东至古现20路,
苏益墓
2023-06-05
锄山村:锄山村简介锄山村位于内厝镇东北面,海拔480米,是内厝镇唯一的边远山区。全村有236户,户籍人口916人,有3个自然村,分别是大乡、屏乡、松后。全村占地面积亩,旱地220亩,水田150亩,山林地5640亩。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
苏村苏氏大屋
氏大屋
2023-04-03
村,是遂昌县北界镇的一个小山村,地处丽水、金华、衢州市交界地带。村民居沿溪而建,村庄分为南北两部。溪上一座大桥,连通南北两岸。据《桃源坡宗谱》的村居图所记,村南部的高山有前山、高岭,前山前部的两个小山岗,一个形似凤凰,村人称凤凰咀头,一个形似伏虎
苏氏墓地
氏墓地
2023-09-14
氏墓地(东坡区)保护范围:东以苏辙衣冠向东延伸至村道,南以苏轼衣冠向南延伸至水沟,西以洵、程夫人向西延伸至鱼塘边小路,北以王弗冢向北延伸至鱼塘边小路。建设控制地带:以墓地所在地四周山岭分水岭为界。
眉山三苏祠举办“东坡书院•古筝雅韵”文化传承
眉山祠举办“东坡书院•古筝雅韵”文化传承
2023-12-11
眉山祠举办东坡书院•古筝雅韵文化传承: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洵、苏轼、苏辙的故居。父子有着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不仅精通诗词歌赋,酷爱书法绘画,还善乐器。苏东坡曾作过《琴诗》,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父子
坪尾村彝族(聂苏支系)墓群
坪尾村彝族(聂支系)
2023-05-02
坪尾村彝族(聂支系)群坪尾村彝族(聂支系)群位于平尾村东南1.5公里外的山中,总面积约675平方米。该群有20余冢古墓,其中《施清自叙碑记》记述了施姓始祖于万历年间从箭里柏邑场分支后,迁居到双涧乡坪尾村一带,成为当地土司
苏老家苏恩墓地
老家恩墓地
2023-08-25
老家恩墓地位于鄄城县什集镇,年代为明。2015年6月23日,老家恩墓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耗子
耗子
2023-08-16
耗子:耗子,又称粘耗子,叶饽饽,也有叫叶干粮的。耗子是满族的风味面食。其作法:将粘高梁米或糯米以水浸泡后磨成粘米面,将小豆煮熟捣成泥做成豆馅,包进粘米面擀成的圆饼中,外用子叶裹之,上笼屉蒸熟即成。食之香甜可口并带有子叶的清香,满族人民不仅平时喜食
游天下|岁月沧桑古风遗韵犹存 四川眉山千古三苏祠
游天下|岁月沧桑古风遗韵犹存 四川眉山千古
2023-12-19
游天下|岁月沧桑古风遗韵犹存四川眉山千古祠:祠(博物馆)位于成都市西南眉山市城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祠原为五亩庭院,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摹拟重建。经历代增修扩建,总建筑面积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