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英仙座流星雨在哪里能看到 我国哪个城市能看英仙座流星雨 相关景点共 7500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
2023-04-08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作为生产组装107火箭炮武器的主体建筑群,见证了我国火箭炮武器装备的诞生和发展,承载了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强军报国的梦想。建筑和早期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三线建设的历史特征,充分展现了靠山、隐蔽、分散的布局特点
桃山河漂流
桃山河漂流
2023-03-30
桃山局是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级狩猎场,近年又开辟了冬季滑雪、呼兰河漂流、原始林观光等新的旅游项目。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桃山古洞、悬羊峰、石塔青松、膺嘴岩等令游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桃山林业局施业区内,有大片红松原始林和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三大硬阔原始林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
2024-01-12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的全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西安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中华海棠园
中华海棠园
2024-01-10
中华海棠园是江北最大海棠园,经过多年的适应性试种和筛选,精心选育出了一批适应我国北方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花、叶、果俱佳的彩叶观赏树种180多个
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
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
2024-01-10
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位于金华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是我国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又称赤松山,相传为晋时黄初平(号赤松子)得道成仙处。至宋元佑六年(1091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从此名声大振,游人不绝,誉满东南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2023-02-19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国家5A景区。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太平岩
太平岩
2023-11-19
入口处有我国已故的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题写的渐入佳境四个笔力遒劲的大字。景区前临清江,后依绝壁,古木参天,怪石峥嵘。景区主要特色为水秀、岩奇、滩林美及宗教文化浓郁
宁波天宁寺塔
宁波天宁寺塔
2023-11-17
天宁寺塔是宁波市现存最早,也是长江以南唯一的一座唐代砖塔,也是我国仅存的唐代寺前双塔实例,对于研究唐时的宗教文化和佛教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西塔已按原貌修复。因建于唐咸通四年(863年),故又名咸通塔
栖云洞造像
栖云洞造像
2023-11-15
石刻制作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高者84厘米,低者75厘米,具有五代石刻风韵,是研究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南京陶行知纪念馆
南京陶行知纪念馆
2023-11-13
20世纪20年代末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布衣下乡,在这里创办了一所新型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同时根据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大胆的教育革新,开始了一项为世人瞩目的伟大的晓庄试验
芝罘阳主庙
芝罘阳主庙
2023-11-11
导游阳主庙位于我国最大的陆连岛芝罘岛阳坡。看点大约建于春秋时期,是齐国奉祀八神将的庙宇之一。阳主庙有四进院落,殿房136间,呈工字形排列,建筑雄伟壮观,是一典型的东方古建筑布局。介绍阳主庙是我国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庙宇之一
北渔山灯塔
北渔山灯塔
2023-10-27
北渔山灯塔位于位于猫头洋的东部,象山县石浦镇东南25海里的渔山列岛,北渔山山巅,中国领海线基点,是我国最东面的一座国家一级灯塔,有远东第一大灯塔之誉,成为国际航标。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成,塔身呈圆台形,生铁所铸,塔高16.9米,直径4米
迎江寺
迎江寺
2023-10-24
迎江寺位于安庆城区东南部,濒临长江,占地2.2万平方米,是我国长江沿岸著名的宋代名刹。内有乾隆皇帝亲赐善狮子吼和慈禧太后亲题妙明圆境匾额。迎江寺,原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称迎江寺。迎江寺是组古建筑群,为沿江一颗古建筑明珠
东江大坝
东江大坝
2023-10-24
东江大坝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曲薄壳拱坝。坝高157米,顶厚7米,坝顶中心弧长438米,正常水位高程285米。一坝锁东江,高峡出平湖。走入资兴,有一处人文景观引人注目。东江大坝位于湘江支流耒水上游,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电工程
巫山大溪文化遗址
巫山大溪文化遗址
2023-10-24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的大溪镇,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属于巫山县的大溪镇,镇西有一条溪河,注入长江。因其水色如黛,名曰黛溪。黛溪汛期时水势浩浩,因而又名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