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萧家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 相关信息共 6455
红军政治部旧址
红军政治部旧址
2023-10-25
红军政治部旧址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位于宁都县黄陂镇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10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亦称分进合击)的战略,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西岭雪山景区接待中心 西岭雪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2024-01-07
西岭雪山景区接待中心 西岭雪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1. 西岭雪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2. 西岭雪山管理局 3. 西岭雪山景区入口 4. 西岭雪山管委会 主任 5.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 6. 西岭雪山景区联系电话 7. 西岭雪山旅游区
琴亭列宁学校旧址
琴亭列宁学校旧址
2023-04-04
列宁学校旧址位于莲花县琴亭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先后在此召开。彭德怀、王震、肖克、王首道等一大批共和国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过
徐孺子家祠
徐孺子家祠
2023-11-14
丰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西省丰城市东南部白土隐溪村。北宋时,村人筹建,以示纪念。《宋诗鉴赏辞典》注:徐孺子祠堂,亦即徐稚故居。隐溪村祠宇建筑后,至今有900余年的历史,屡有修葺,1991年投资7000元进行修缮,1999年又投资万元修复一新,保存完好
梅家祠遗址
家祠遗址
2023-04-06
位于鄂州市太和镇莲花黄村下庄北400米,东至铁贺公路,西至截流沟。
中央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
中央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
2023-06-11
中央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了湘赣边界的汝城县进行休整,其中的一支部队进入了沙洲村。进了村子之后,有些红军在给老百姓做事,有的帮忙劈柴火,有的帮忙挑水
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
梁建安敏侯正立墓石刻
2023-10-28
梁建安敏侯正立墓石刻位于江宁区原淳化镇刘家边农田之中,现在江宁区科学园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内。中文名:梁建安敏侯正立墓石刻馆藏地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年代:南朝类别:石窟寺及石刻地点:南京江宁区淳化镇刘家边村农田
惠州黄家祠(黄氏书室)
惠州黄家祠(黄氏书室)
2023-06-21
家祠又称黄氏书室,祠堂是汉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环城西路36号,是归善县(今惠阳市、惠东县、惠城区、宝安区部分地方)黄氏的祖祠。建于清道光壬寅年(1842年),后改为黄氏书室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
2024-01-11
1926年9月,中共湖南区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扩大党的组织的指示精神,经李维汉和郭亮的推荐,决定派遣向钧前来衡山负责衡山县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向钧,字俊奇,别号素我,湖南平江人。1906年出生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
2023-07-19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泰兴市黄桥镇。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1940年泰兴县黄桥镇包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苏北行政委员会;黄桥战斗前沿指挥部;支前委员会
原国民政府旧址
原国民政府旧址
2023-11-03
原国民政府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包括:原国民政府行政院、外交部、交通部、、主席官邸、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中央监察委员会、临时政府参议院、最高议院、最高法院等旧址,是近代建筑的精华
贺宗第--中共嘉属工作委员会旧址
贺宗第--中共嘉属工作委员会旧址
2023-09-12
贺宗第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跃进街31号。贺宗第始建于光绪初年(1875年),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由24个天井相连而成。桥滩人称太和全。大部分建筑都已拆除,仅存有一面封火墙、一个用来唱戏的不系舟、一座比较完整的楼堂和几段尚存的围墙
上东交通站旧址
上东交通站旧址
2023-06-19
上东交通站旧址位于紫金县瓦溪镇上东村银场叶家祠。是抗日战争时期紫金县地方党组织传递信息情报的重要交通站,有队员十多人。叶家祠建于清代,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两头横屋,前为余坪,半月形水塘
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2023-04-08
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是一栋民国初期的民宅。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徽派建筑风格。旧址位于严塘镇湾里村,村里留存了湘赣苏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红军政治保卫局、工农红军独立师办事处等许多红色旧址
萧山地藏寺
山地藏寺
2023-04-29
地藏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航坞山,始建于宋熙宁六年(一○七三年),有高僧无能大师觅居到此,观看宝地,结草为庵,独来独往苦修三年。当时闽南佛教衰退,僧人无居修持,十方丛林高僧大德云游四海,寻觅宝地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