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董允坝景区 相关特产共 359
石坝“三黄鸡”
“三黄鸡”
2023-11-13
三黄鸡:石三黄鸡的特点为:黄羽、黄啄、黄脚、胡须、矮脚、短身、易肥、软骨、黄皮和玉肉(又称玻璃肉)等十项。主尾羽黄、棕红和黑色三种,黑色的居多,主翼羽大多数为黄色,有的内侧呈黑色。腹羽和胡须颜色及背部羽色淡,单冠直立,肉垂较小。成年公鸡体重1.5—2kg
朱坝小鱼锅贴
小鱼锅贴
2023-08-25
小鱼锅贴:活鱼锅贴,渔家称小鱼锅塌,是洪泽湖渔民在长期的湖上生活实践中,在众多的因湖而宜的饮食习惯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名肴。小鱼锅塌起源很早,久负盛名。据传,幼年时期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灾荒年月逃难来到淮水边,在与逮鱼的、放牛的、砍草的、讨饭的穷孩子聚到一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
2023-10-21
武穴酥糖:武穴酥糖原名桂花糖。相传是一位姓的孝子,其母生病,不进食,他将面粉炒熟,混以蔗糖、芝麻屑、桂花等,味甚佳,母爱食。后被移植至糕点业,初名桂花糖,因人们对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桂花酥糖。桂花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
孝感糯米
孝感糯米
2023-10-21
汉灵帝元和年间,孝感城区东20公里处的野猪湖湖边,住着一姓人家。良、善兄弟二人为孝敬病中的0,在捕鱼采芦的同时,为了给母亲调剂生活,从外地寻来种子开始种植糯稻,碾米食之。后人将糯米、芝麻制作
酥油桶
酥油桶
2023-07-11
酥油桶分两种:一种是从奶中提取酥油的桶,叫做雪,这种桶较大,高约1.3米,口径近0.33米,是牧区经常见到的生产酥油桶;一种是家庭日用的酥油桶,藏语叫雪,这种桶较雪小,高1米左右,直径约16厘米。有的酥油桶很小
五谷豆粑
五谷豆粑
2023-09-09
天上的七仙女爱慕人间的永,不顾天庭戒律的严惩来到人间。永为人忠厚老实、勤奋努力
平遥碗脱
平遥碗脱
2023-08-10
碗脱为清光绪初年,平遥县城南堡的名厨宣师付所创,距今已有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0年(即光绪26年),慈禧太后一行避祸西安,路经平遥时,食用了宣的碗脱,赞不绝口,并赐予重赏。传说
张坊核桃
张坊核桃
2023-10-03
张坊核桃:商河县张坊乡老村村支书召亮看着眼前抽出嫩芽的核桃园高兴地说道。据他介绍,目前他们村已有核桃树11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他自己就种了7亩多。据了解,张坊乡目前核桃种植面积已达3600亩,覆盖到该乡27个行政村,是黄河以北最大核桃基地。今年以来,
康县龙神茶
康县龙神茶
2024-01-01
康县龙神茶:早在200多年前,康县太平乡阳村麻地沟的溪边就已经生长着茶树。1958年,康县从湖南调进茶籽25公斤,在阳坝上苗圃试种成功。1964年,甘肃省农牧厅从安徽、湖南、江西调入茶籽分配到康县后,又在阳的上、龙神沟,太平、三河等地种植300亩又获成
李鸿章烩菜
李鸿章烩菜
2023-08-04
李鸿章烩菜:据直隶官厨茂山、王锡瑞传人——保定饮食业元老王志义厨师讲:清朝辅国重臣李鸿章官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直隶任上近三十年。1896年奉慈禧太后旨意出使欧美各国,在外数月,因不习惯西餐,很是思念家乡饮食。李鸿章回到直隶总督署后,曾给膳食总管茂山谈及
鄢陵草帽
鄢陵草帽
2023-10-17
相传始由南唐侍卫的女儿月英掐制,后经群众不断改进,使这一工艺制品在民间流传下来。据《清明上河图》知北宋时草帽已很普遍。清光绪《鹿邑县志圹物产里也有详细记载。草帽辫又叫麦秸辫,是农民掐制的手工编制晶;草帽由草帽辫缉制而成,产品有黄
宁强雀舌
宁强雀舌
2023-12-24
宁强雀舌:地域范围出产于陕西省宁强县境内的汉源、高寨子、胡家、铁锁关、青木川、广坪、燕子砭、阳平关、大安、代家、巴山、安乐河、舒家、黄驿、宽川、南屏十六个乡镇海拔6001200M地带生长的优良茶树品种特定品质宁强雀舌是由陕西宁强研制出的扁形名茶。其外形
邹平柿子
邹平柿子
2023-10-05
邹平柿子:柿子是邹平县的一大特产,主要分布于南部长白山区的西、临池、青阳、邹平4镇。西镇,年产300多万斤,占全县总产量的50%;青阳镇次之,年产160万斤。全县总产可达600多万斤。邹平柿子有车头柿、方柿、平柿、擎柿、托柿、小柿、水柿、花柿、油星柿等10
鹿邑草帽
鹿邑草帽
2023-10-13
相传始由南唐侍卫的女儿月英掐制,后经群众不断改进,使这一工艺制品在民间流传下来。据《清明上河图》知北宋时草帽已很普遍。清光绪《鹿邑县志圹物产里也有详细记载。草帽辫又叫麦秸辫,是农民掐制的手工编制晶;草帽由草帽辫缉制
琅琊酥糖
琅琊酥糖
2023-09-14
清代,有秦、尤两位师傅,将面糖用糯米汁作包衣,称:秦尤酥糖,后来,一位姓的师傅,在原来的基础上把糯米汁多层与面糖折叠,故又称糖。1956年滁县食品厂采百家之长,用纯白麻仁、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