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蒙古文天文图石刻 相关信息共 2996
二仙洞石刻
二仙洞石刻
2023-05-06
二仙洞位于登封市区北嵩山太室山三皇口东400米处,坐北面南,三面悬崖峭壁,开凿时代当在明代之前。该处两洞为天然形成,东洞为二仙洞,洞内现存佛像五尊,其中西一尊为明代雕刻,洞东西宽4.8米,高3.8米。西洞为附属洞,宽9.8米,深4米余
永胜观音阁石刻造像
永胜观音阁石刻造像
2023-04-27
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位于永胜县城东郊壶山西麓,是滇西名胜之一。清代永胜黄恩锡进士有诗云:览胜灵源活,凭栏眼界空;窗开山色里,人坐水声中;径湿疑飞雨,林寒不借风;夕阳樵客至,担插野花红
需岩摩崖石刻
需岩摩崖石刻
2023-04-05
需岩位于于都县城西南二十公里的小溪乡桃枝村香台山。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王鸿隐居处。在香台山方圆约2平方公里一带的需岩、木樨岩、钓岩、涵虚洞等处的崖壁上,分布有4余处共18品摩崖题刻,题刻大多为王鸿亲自篆刻
风婆婆摩崖石刻
风婆婆摩崖石刻
2024-01-12
泌阳县象河乡槐树李村西山南坡一块巨大的岩石下有一石窟,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风婆婆洞。此洞高约2米、宽约1.5米、深约1.2米,洞内雕有佛像3尊,中间莲花座上端坐的风婆婆神态安祥,左右两侍者毕恭毕敬
南宋石刻遗址公园
南宋石刻遗址公园
2023-11-18
导游:在东钱湖畔山岙中,是南宋墓道石雕群的一个典型。他的发现,也填补了南宋这段历史的空白,现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称墓道石雕为石象生,根据墓主身分,按照当时规制进行配置
东湖听涛景区游玩路线图 这份导览图值得收藏
东湖听涛景区游玩路线图 这份导览值得收藏
2024-08-21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东湖的听涛景区的路线图有没有,或者导览有没有,这个也还是有的,小编也已经给大家收集好了,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提前做好攻略,再出去玩的话,还是非常的方便哦,多的不说了,大家赶紧看看吧。
黄龙寺摩岩石刻
黄龙寺摩岩石刻
2023-08-07
在进入黄龙寺前两公里下马石处公路旁一块巨石上黄龙山三字映入眼帘,震憾人心。苍劲端庄灵秀的黄龙山三字相传为黄庭坚所书。楷体,从右至左阴刻于石上,字直径为85厘米。其中黄字与龙山两字有一条石缝
太极洞摩崖石刻
太极洞摩崖石刻
2023-07-31
太极洞位于皖、苏、浙交界处的广德市境内,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为4A级风景区,200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存有古碑刻7块、古游记十余篇,比较著名的有范仲淹的题刻跫然岩,刘秀避难的卧龙桥等
齐山摩崖石刻
齐山摩崖石刻
2023-07-29
齐山位于贵池区城南1.5公里处,素有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的美誉,齐山高不过百米,方圆约5公里,山自西向东北绵延,直抵白沙湖滨,总体远观,形如伏虎昂首。齐山以岩溶地貌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
挂甲山石刻
挂甲山石刻
2023-07-08
介绍:挂甲山石刻在山西吉县城南里许挂甲山。此地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杨柳夹崖,拱桥如虹,景色优美。据县志记载,唐尉迟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锦屏已挂甲,更名挂甲出。也有传说唐太宗与秦琼奔赴长安,曾挂甲山巅,故名
龙吟寺石刻造像
龙吟寺石刻造像
2023-09-13
龙吟寺,迹名龙尾寺,座落在海拨980米的九龙山上。这里四面翠浪起伏,浩渺连天,天风吹荡,竹涛声声,恍若龙吟,故名龙吟寺。龙吟寺位于翡翠长廊东北方三公里处,寺庙占450平方米,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曾有正殿、下殿、侧殿。清朝嘉庆年间涨惠和尚修
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
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
2023-06-28
唐罗定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位于罗定市苹塘镇谭礼村龙龛岩石室内,刻于距地面高2.5米凹凸不平的岩壁上,宽1.13米至1.15米,高0.76米至0.8米,面积约0.9平方米。共刻1238字,分41行,每行字数20多至30多字不等,正楷,字方寸大小,镌刻精湛娴熟
剑门摩崖石刻
剑门摩崖石刻
2023-10-21
剑门摩崖石刻在剑门左右峭壁及西下磴道岩石上。镌刻题记十余处,今存:剑门、奇石、果然、烟岚高旷大字楷书;龙飞道光十有七年,岁次丁酉孟夏,婺源齐庄槐、嘉善尚安涛、常熟蒋因培、新城陈延恩记六行和孙云鸿题记七行小字楷书;去思石、仰止大字隶书
石篆山石刻
石篆山石刻
2023-10-20
石篆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西南25公里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据佛惠寺《严逊记碑》记载,造像于公元1082~1096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开凿而成。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佛、道、儒三教结合造像群
伏龙山摩崖石刻
伏龙山摩崖石刻
2023-10-19
伏龙山在杭州湾南缘,慈溪市龙山镇境内。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伏龙山一名箬山,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内有刺史门、石坛、乳井,有千丈岩、海眼井、自满仓、玉莲岩。其麓即龙山镇,上有伏龙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