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被乾隆皇帝评为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的泉水到底有多好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三泉湖景区
2023-02-20
三泉湖景区是伏羲山旅游区面积最大的自然风景区,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玫瑰岭、凤凰天桥、栖凤峪、三泉湖和盘龙古镇休闲区以及玻璃滑道、管轨式滑道等游乐项目组成。玫瑰岭是在古山寨贾家寨遗址基础上开发建设而成,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因满山遍野种植各色玫瑰花卉而得名
永年泉亭寺
2023-11-26
永年县城临洺关西南3公里处中召庄村南有一古寺,名曰泉亭寺。传说此寺原为战国时期赵王香火院。据清《广平府志》载:泉亭寺在临洺镇西南五里,镇地掘井必三丈乃及泉,惟寺中地掘二尺即得水。内有莲池,水泉常溢。俗云赵王香火院,有古井尚存。明天启中邑人李养冲重修
泉子墓群
2023-04-19
泉子墓群位于玉门市玉门镇泉子村西北300米。是一处魏晋墓群。面积不详。地表可见7座圆形封土堆,其中最大者高1.5、底径3米,周围散见灰陶片及碎砖块。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魏晋考古有重要价值。
临夏九眼泉
2023-10-07
地处临夏市东郊,这里碧波荡漾,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绿化水域面积达90%以上,度假村内有三件宝,九眼泉、奇石、古树。古树胸围8米左右,高40多米,系明朝嘉靖初年所植,人称尚书柳,村内地下掘出奇石数块,系新生代第四纪冰川运动产物,形状奇特,观赏考古价值高
泛珠泉自然遗产景区
2023-10-05
泛珠泉自然遗产景区泛珠泉自然遗产景区。延宽川老街后缓坡曲径行约1里,有泉一眼名龙泉,广约30平方米,深沉清澈,夏凉冬暖。天愈旱而水愈旺。泉中水泡上冒如泛珠,故称泛珠龙泉。泉边垂柳修竹,蝶飞鸟鸣,清晨黄昏,云气蒸腾。昔日泉边有亭,立石碑数通
泉山画屋
2023-06-30
泉山画屋位于阳新县龙港镇泉山垅村。建于嘉庆初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合院式三进院落布局,有门厅、前堂、过厅、祖堂及左右偏房。门厅、前堂、过厅、祖堂均面阔五间24.5米,分别进深4.8米、6.26米、5.8米、8.82米
靖西龙潭鹅泉水利风景区
2023-03-05
鹅泉是靖西著名的八景之一,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南部的三大名泉之一(大理的蝴蝶泉、桂平西山的乳泉),又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的源头。鹅泉是靖西著名的八景之一,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南部的三大名泉之一(大理的蝴蝶泉、桂平西山的乳泉)
凉泉墓群
2023-04-26
凉泉墓群位于南漳县板桥镇凉泉村。清代家族墓地。墓地平面呈半月形,由墓、围墙和门栏三部分组成。墓前建有二级拜台,中部设有进墓园踏步。墓地内埋葬着清代陶姓进士及其子。(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孝泉古镇
2023-09-16
孝泉古镇座落在九寨沟旅游环线德茂公路沿线,距省会成都79公里,距德阴市区2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2.5平万公里,总人口4.2万人,辖2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场镇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1.8万余人,是四川省首批百镇试点镇和51家重点镇之一
横泉老爷庙
2023-03-25
横泉老爷庙位于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中,坐北向南,南北长33米,东西宽27.8米,占地面积917平方米。据庙内新建碑文和正殿西廊墙题记记载,该庙创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公元1990年、1992年、2004年和2007年均有修缮,现存正殿主体结构为民国遗构
琼阿帕热气泉
2023-10-10
琼阿帕热气泉琼阿帕热气泉位于拜城县西北85公里处,是南天山喀尔勒克塔格山间地热产生的热气,从山崖间喷发而形成的天然气泉。具有祛并保健等神奇功效,进入气浴室,如腾云驾雾、飘飘欲醉,实乃天然桑拿裕
泉溪天后宫
2023-08-05
泉溪天后宫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南燕村南裕组,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坐西朝东,占地面积938平方米,二进二厢房带右边房土木结构建筑。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池塘、灰坪、大门、前厅、天井、后厅,后厅面阔两间,进深5米,正中屏风供奉妈祖神
圣泉洞
2023-04-02
圣泉洞位于文成县龙川乡过山村。原属天然奇洞,高3米,顶面平整,面阔约10米,进深6.8米。相传北宋崇宁元年(1102),汤氏生女名理,字妙玄,母女结茅于此。元至正二年(1342),天然和尚开山募缘,在洞前加筑大门、隔墙、飞檐
泉山仁寿堂
2023-11-14
泉山仁寿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古迹旁,年代为1938年。简介:1938年背靠泉山依崖而建,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两层,每层6间,环以走廊,由南侧石阶开一侧门上下,占地面积210平方米。为爱国海军将领萨镇冰晚年居住场所
晋宁宝泉寺
2023-05-05
宝泉寺座落于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七珍山(亦名龙泉山),为明代广东惠州大居士杨黼之子——庆山祖师所建。被时人奉为大势至菩萨应化道场,誉称八宝世界、善住净地。杨黼居士晚年罢官,举家由惠州迁入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居住,后携子到鸡足山结庐而居,耄年族人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