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裴氏墓群 相关景点共 7500
油库墩土墩墓
油库墩土墩
2023-03-24
油库墩土墩位于镇江市京口区谏壁镇江粮山,时代为西周—春秋。油库墩土墩位于谏壁油库东南,中盛粮油公司院内西南,北距临江西路50米、长江350米。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距墩脚东南15米处立有保护碑,该处地理坐标:东经119o35′51
李成梁家族墓
李成梁家族
2023-07-12
李成梁址位于催阵堡乡新坟村,前曾有石碑、石人、石马,但因年久失修,已埋入土中;李如松在催阵堡乡小屯村,前尚存部分石人、石马、石羊、石人装束仍可见,石马石羊形态仍可辨。李成梁(1526~1615),明朝名将。字汝契、朝鲜族、铁岭人
杨士奇墓
杨士奇
2023-11-14
杨士奇:位于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山上矗立着一座古塔,这座古塔就是著名的一代名宦杨士奇仁明惠帝、成祖、仁宗、英宗诸朝,当国四十一年。中文名:杨士奇地理位置: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景点级别:省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景点:古塔等
张养浩墓
张养浩
2023-11-10
张养浩位于山东济南。东临西泺河,西临清河北路,南、北河塘相抱。为土筑,高1.9米。墓地有亲属墓葬4座,有明清所立墓碑4方,石雕石狮2尊,四奇石之一的麟石1块,石龟1尊。墓地植有松柏、杨柳等树木,森林秀蔚
太监韦眷墓
太监韦眷
2023-11-06
太监韦眷位于广州市东山姚家岗,旧永泰寺后。1964年发掘。为券拱石室,坐东南向西北,用红色砂岩石块砌筑,全长7.44米。墓室构筑严密,封护得水泄不通,防盗措施独具心思。石室的两壁券墙和后壁厚达1米多。前部券拱5重,后部4重
乌孙土墩墓
乌孙土墩
2023-04-22
乌孙土墩是我国古代在西北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古老民族—乌孙人的坟墓。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博尔塔拉一直都是乌孙人的游牧地区,因此在博州境内有大量的乌孙土墩。乌孙始见于西汉初年,族源为商周时代的昆夷、昆戎
杨仙逸墓
杨仙逸
2023-06-25
杨仙逸,坐北向南,封土堆前呈环形。花岗岩碑,碑额雕有花卉龙凤等图案,下刻篆书福禄寿三字,碑文为:杨仙逸先生之墓,下款:孙文题,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墓地面积42平方米。中文名:杨仙逸地理位置:东区紫马岭公园建于:1927年重修于:1981年
孙叔敖墓
孙叔敖
2023-06-07
孙叔敖位于荆州市中山公园东北角江津湖畔、春秋阁旁。其墓碑为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7)所立,上刻楚令尹孙叔敖之墓。中文名:孙叔敖行政区类别: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所属地区:中国华北地理位置:荆州市中山公园东北角江津湖畔著名景点:荆州博物馆建立时间:荆州市中山公
叶学程墓
叶学程
2023-07-24
叶学程位于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东麓。坐北朝南,为三坛坐椅式,花岗岩块石结构,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上坛面宽3.5米,进深2.3米,为叶学程夫妇合葬。中坛面宽3.5米,进深2.5米,用花岗岩方柱隔成三室。下坛面宽6米,进深2米,三合土夯实地面,系拜坛
北岭松山墓
北岭松山
2023-06-26
北岭松山位于肇庆市北岭松山。1972年清理。为长方形土坑木椁,方向95°,坑长8米,宽约4.7米,深6米,棺椁已朽,仅存七条垫木,依朽木痕迹测量,椁长7米,宽4.5米,高1.3米。椁底设一个圆形腰坑,内置一件陶器。椁上和椁下有一层碎炭,以便防潮
赵氏雕花小厅
雕花小厅
2023-10-21
雕花小厅位于城区午桥弄16号,系清代晚期邑人赵所建,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三进,均为单层建筑,建筑面积为115.92平方米。第一进通面阔6.2米,通进深4.8米,其梁上存有彩绘。第二进通面阔和通进深分别为8.2米和2.8米
旧莫王氏宅院
旧莫王宅院
2023-09-26
旧莫王宅院旧莫王宅院,位于广南县旧莫乡,距县城29公里。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1800m2,属硬山顶抬梁式建筑,双重院落,前有炮楼,后设暗堡。整幢楼房建筑有数不清的方眼榫头,却没有一个楔子,如今榫头严丝合缝,屋架完好,工艺堪称一绝,称为无楔房
赵寺田氏祠堂
赵寺田祠堂
2023-08-19
赵寺田祠堂位于李鹊镇赵寺村西,为明代建筑。1988年,广饶县文物普查队下属的西营、小张、李鹊三级文物普查组对赵寺田宗祠堂进行了详细调查。2010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再次对该祠堂进行了复查
山背吴氏宗祠
山背吴宗祠
2023-07-25
山背吴宗祠位于赤溪街道山背村,为该村吴家族总祠,现存建筑为清中期,平面为三间三进五开间两明堂,正面建有砖雕,门楼、内有木雕,狮、象、鹿、鹤、花卉人物,工艺精湛,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坐东朝西,硬山顶,阴阳合瓦
岑川李氏宗祠
岑川李宗祠
2023-05-15
岑川李宗祠位于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又名陇西堂,位于湖南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李宗祠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其谱载明成化五年(1469年)就已存在,至清道光年间已历经八次维修。今祠当为清代道光十九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