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相关景点共 5089
飨褒堂
2023-09-09
(摄影:分宜镇介桥村)飨堂,又名怡庵公祠,介桥二房祠堂。位于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飨堂属中国传统村落——介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代权相严嵩的老家。因此对历史名人研究和清代宗祠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灵泉岩摩崖石刻
灵泉岩摩崖石刻
2023-06-24
灵泉岩摩崖石刻位于汕头市鮀浦镇蓬州村西约一公里处的山麓。岩由一巨大天然岩石(俗称僧帽石)覆盖而成,面积约64.4平方米,内可容数十人。灵泉岩何时建庙,未见方志记载。明成化九年僧周海撰并镌刻在岩外崖壁上的《灵泉岩记》可知明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寺
平瑶岭摩崖石刻
平瑶岭摩崖石刻
2023-06-17
平瑶岭摩崖石刻位于连南县大坪乡军寮村老排上。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排瑶发起暴动,总兵郑芝龙奉命统率3万漳潮兵镇压,攻破里八洞、火烧坪、大掌、军寮等瑶排,焚烧殆尽。特令随军监纪董梅鼎刊平瑶岭三字,刻于悬崖石壁上,以记镇压众瑶事
麦斜岩
2023-08-02
岩位于仙游县城北约35公里的钟山镇麦村,海拔1006米。麦岩景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这里地势险峻、悬崖陡峭,石奇洞幽,被宋代理学家林光朝誉之为小武夷。在麦村石所山下,沿着一条石径拾级而上,右边是巍然耸立的铁衣峰,左边是百仞巨石刻有樵谷山三字
仙字岩摩崖石刻
仙字岩摩崖石刻
2023-08-05
仙字岩摩崖石刻,位于溪北柏山燕岭,仙字岩又称钓鳌石,为上下两块巨岩重叠而成,上面一块勒钓鳌两大字楷书,每字约8厘米,下面一块勒庆历丁亥,飓风起,余涉步山巅,观海波也,才翁题篆书,二十字分四行,字径约40厘米
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
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
2023-08-01
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国家四A级风景区花亭湖畔。西风禅寺,原名狮子庵,因其左侧有一天然古洞,洞口朝西,洞纳西风,又名西风洞。据《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十九记载,唐代禅宗五祖弘忍来舒州太湖西风洞坐禅弘法,故西风洞又称五祖洞
斜仁柱
仁柱
2023-05-23
仁柱鄂伦春人的传统住宅是仁柱。它是用30多根木杆搭成圆锥形的架子,夏天用桦皮或芦,冬天用狍皮做覆盖物,搭盖一个仁柱需要六七十张狍皮。门上夏天挂柳条穿的门帘,冬天挂狍皮或鹿皮门帘。仁柱前面用树干和柳条搭成晒架,晾晒肉干或野菜
横山石门
横山石门
2023-07-31
唐代到清代石刻,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新市镇刘山行政村,向阳水库北侧的横山短崖上,距县城东35公里,总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太平府志》载:石门石形环奇,洞穴盘行,固有石门之称,远望横山,两扇天然石壁,左右排列,状若大门,县左存右毁,左侧石壁刻有石门二字
西樵山摩崖石刻
西樵山摩崖石刻
2023-06-25
西樵山摩崖石刻位于南海市西樵山。共140多题,主要分布在翠岩、九龙岩、金鼠埌、白云洞等处。字体有隶、篆、楷、草、行等;年代由明清至当代,作者有官宦、隐逸、大学问家和乡贤;内容有记迹抒怀,有警世之作,而更多的是歌咏西樵山的风光旖旎、秀色可人
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
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
2023-12-02
温泉村边的显龙山最高处上,有一块巨大的黑灰色石壁,上面刻写着水流云在四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水流云在每个字有4平方米大,巍巍壮观,气势磅礴。下面有题注为:英敛之偕内子淑仲小儿,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时宣统退位之次年正月也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2023-06-05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位于思明区鼓新路57号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保护范围:摩崖石刻所在岩体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怡亭铭摩崖石刻
怡亭铭摩崖石刻
2023-06-07
鄂州市老城区小北门江边,矗立着一处巨崖,巨崖如小岛,上刻有被世人誉为三绝的怡亭铭,即怡亭铭摩崖石刻。该崖突兀江畔,旧名观音崖,因其形似猴状,人又称猴子石。它东望江心的龙蟠矶,西瞰西山脚下的钓鱼台,是鄂州城区沿江一带的三大奇石景观之一,论其名声和历史、艺术价值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
2023-07-21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位于绍兴城西柯桥镇柯山南麓。隋唐时期石刻。《柯山小志》卷上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四:柯山寺在县西三十里,晋永和年间敕建
朝山摩崖造像
朝山摩崖造像
2023-08-17
朝山摩崖造像位于沂南县双堠镇南石门村东山,年代为清,类别为古石刻。朝山摩崖造像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朝山摩崖造像,朝山摩崖造像简介,朝山摩崖造像临沂市沂南县朝山摩崖造像旅游指南
禹门口抗日纪念摩崖石刻
禹门口抗日纪念摩崖石刻
2023-03-25
禹门口抗日纪念摩崖石刻,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清涧街道办龙门村西2000米禹口吕梁山脉石崖上,是中国抗击日寇侵略、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见证,与历史上的禹门口战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