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西安大唐不夜城在哪里地址交通 相关景点共 7500
西安玉山蓝水现代农业园
西安玉山蓝水现代农业园
2023-05-05
西安玉山蓝水现代农业园包括生态园区和休闲娱乐两大板块。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玉山诗画田园,人文山水,研发和推广蓝田地域饮食文化以及特产,推动玉山综合经济的大发展。行车路线:西安绕城高速→沪陕高速玉山出口→玉山镇山王村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
2023-05-05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位于古城西安市中心的小皮院巷内,东邻市政府大院(亦是明清陕西巡抚衙门所在地)。它以悠久的历史和为穆斯林培养出大批有成就的宗教学者而著称于世,并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
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
2023-05-05
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位于西安市著名文化街书院门,关中书院,碑林等文博单位也林列其中,馆占地面积四百五十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展示面积一千平方米,常年展出于老书法精品,并不定期举办国内外著名书画家作品展览
西安张学良将军公馆
西安张学良将军公馆
2023-05-05
1935年张学良就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并常驻西安时租用了这套房子作为私宅。这栋建筑是西安事变的见证
大唐松州古城(松潘)
大唐松州古城(松潘)
2023-03-09
松潘古城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自古以来即为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目前又是连接九寨沟、黄龙、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枢纽。古城素有高原古城之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2023-10-22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极峰下的书院村。现立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大门外西侧10米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该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2023-02-28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2024-01-10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是1937年至1946年期间,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公开的合法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招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领取、转运和采购战争物资
中共东莞县委交通情报站遗址
中共东莞县委交通情报站遗址
2023-06-16
中共东莞县委交通情报站遗址东莞市莞城区葵衣街12号(现门牌为23号),面积约为54平方米,两进深,为砖瓦结构平房,硬山式屋顶。屋主尹七嫂,有两个儿子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东江纵队。1940年下半年,中共东莞县委在这里建立县委交通情报站
金田起义地址
金田起义地址
2023-02-28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
西安洒金桥清真古寺
西安洒金桥清真古寺
2023-05-05
西安洒金桥清真古寺,亦称清真北寺,其建筑年代久远,历史悠长,相传元明时期已存,距今已六、七百年之久。世代以来,聚居于洒金桥、大麦市街、新寺巷、香米园、东举院、庙后街等街坊的回族穆斯林群众依寺而居、依坊而商地生活这片热土上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
2023-12-01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坐落妙峰山旅游景区山下。2009年4月13日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展馆正式开馆,成为北京第一个公开展出的以情报战线为主题的展览馆,是红色旅游的好去处
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
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
2023-05-05
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23号(市政府北迁规划的核心区内),东临直达新火车站的文景路,西邻机场专线朱宏路,距地铁二号线约300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目前世界唯一的以牛文化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
西安渭河生态水利风景区
西安渭河生态水利风景区
2023-05-04
西安渭河生态水利风景区体量庞大,东西长28.65公里,面积30.23平方公里,兼具防洪保安、水域生态、园林景观、文化展示功能,是西安市将堤、林、路、水结合的最大生态景区。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
西安城墙北门(安远门)
西安城墙北门(安远门)
2023-05-04
安远门为西安城墙北门,建于明代,俗称北门。取名安远代表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清,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