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西安鼓楼和钟楼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鼓楼有很多的小吃街 相关信息共 7500
花鼓楼
鼓楼
2023-06-15
岩寨花鼓楼城步至今保留唯一侗族鼓楼,建于清代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楼虽不高大,但玲珑精巧。楼基为1丈4尺见方,楼下层空高7尺,楼上层空高1丈2尺,六个粗实杉木柱子分两排构成四方形楼身;基础为砖石结构,楼身为木质结构
中卫鼓楼
中卫鼓楼
2023-04-21
中卫鼓楼位居城市正中,清初名曰文昌阁,高23米,通高30米,重楼3层,一座四方台基拱洞型楼阁建筑,楼型为四面八方一体式,楼之西南角一小门可通达楼基上部。中卫鼓楼特点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米,东西宽为16.65米
北镇鼓楼
北镇鼓楼
2023-07-12
鼓楼位于北镇市城内中心,原为辽代显州城南门,明代扩地时保留下来。辽东总兵李成梁、马咏曾先后做过点将台,清代改为鼓楼,为二层单檐歇山式,占地625平方米,大木架结构,重檐建于楼座之上
宁武鼓楼
宁武鼓楼
2023-03-25
宁武鼓楼位于宁武县城内街道办事处人民大街十字口。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306平方米,创建于明代,现存为明代建筑。鼓楼为上下两层楼阁式,通高20米。一层为砖石结构台基,高约10米,内设十字拱券穿心洞,通东西南北四向
酒泉鼓楼
酒泉鼓楼
2023-10-05
酒泉鼓楼位于酒泉市肃州区老城区四大街中心位置。据《西凉旧事》记载,鼓楼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禄县城东门楼,系前凉永乐元年(346年)酒泉太守谢艾主持重修福禄城东门楼,时称谯楼。清同治四年(1865年)遭兵变焚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三层木楼
仪征鼓楼
仪征鼓楼
2023-05-04
仪征鼓楼位于江苏仪征市区城河景观带,建于明代成化23年(公元1487年),位于仪征市政府所在地真州镇中心。中文名:仪征鼓楼馆藏地点:江苏仪征市区城河景观带开放时间:限时开放景点级别:江苏省级保护单位占地面积:518.86m²建于:明代成化23年(公元1487年
苗族鼓楼
苗族鼓楼
2023-09-21
苗族鼓楼在台江县城东南方20公里排羊乡九摆村上寨中间,楼旁古木参天,苍翠绿郁。鼓楼为三重檐歇山顶屋面,木结构建筑,覆盖小青瓦,其下层呈平面四方形,空间宽敞。楼高11米,占地52平方米,整个建筑结构以中间独柱为中心,周围16根外环檐柱为衬
互助鼓楼
互助鼓楼
2023-04-19
鼓楼鼓楼位于互助县威远镇十字街中心,始建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共分三层,一个具有民族风格木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物高大雄伟,飞檐翅楚,画栋雕梁。四角悬挂风铃,脊上饰以琉璃走兽,蔚为壮观,现已成为互助县古老象征
岩寨鼓楼
岩寨鼓楼
2023-09-06
岩寨鼓楼——岩寨老鼓楼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932年曾经做过一次大修。2005年,为了增强村民内聚力,在原老鼓楼基础上扩大修建一座新鼓楼。该鼓楼高近三十米,檐层15层,由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组成
海口鼓楼
海口鼓楼
2023-09-11
鼓楼鼓楼又名文明楼。位于府城文庄路东南侧,建于明洪武年间(13581398年),由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创建,为三重檐楼阁。明成化十七年(1418年),卫指挥李泰增砌台基,副使涂裴铸置铜壶刻漏,后置更鼓与铜钟,为战时鸣钟报警,平时击鼓报更之地
张掖鼓楼
张掖鼓楼
2023-10-06
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
西安回民街有哪些美食小吃
西安回民哪些美食小吃
2025-01-27
西安回民哪些特色美食呢?西安美食很多,但是西安回民西安风情代表之一。想要吃西安特色美食的话,就可以来回民,这里可以吃到西安特色美食,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回民哪些美食小吃吧。
开封鼓楼
开封鼓楼
2023-08-27
位于今鼓楼西口,又名谯楼。台高3丈,砖砌瓮门,以通东西,东北角砖阶,可循级而登,楼为重檐歇山式,面阔5间,上层设栏干,可行游远眺。西檐下匾声震天中,东檐下匾为无远弗届。楷书工整,气势雄伟,为开封旧城内榜书之冠。相传为清代祥符人袁舜裔所书
赤城鼓楼
赤城鼓楼
2023-07-01
赤城鼓楼建于明正德四年,砖木结构,清代1985年重修。墩台东西长,南北略短。中间南北向高大拱形门洞,正面门额刻寯明二字,背面门额刻控驭二字。墩台背面两侧各开一个拱劵门,内有台阶可直达楼台,台上四周女儿墙
洛阳鼓楼(谯楼) 钟鼓楼(洛阳)
洛阳鼓楼(谯楼) 钟鼓楼(洛阳)
2023-11-09
洛阳鼓楼,正名谯楼,在洛阳老街上,出丽景门沿西大街东行约1公里即可到。鼓楼原建于今青年广场前中州路上,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移至今址。与西安钟楼鼓楼遥相呼应不同,洛阳为钟鼓楼合一,历经风雨变迁,依然屹立于东大街上,见证着洛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