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谁接见了三罗喇嘛赐寺匾额为瞿昙寺 从西宁到乐都瞿坛寺游玩该如何坐 相关景点共 7500
青龙塔、青龙寺
青龙塔、青龙
2023-03-16
青龙塔、青龙位于白鹤青龙村(旧青浦镇)。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宋代更名隆福。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名吉云禅寺。又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
蓟县盘谷寺
蓟县盘谷
2023-11-02
盘谷又名青沟禅院,在清静寄山庄行宫遗址8.5公里处,乾隆皇帝所定的外八景之一,清康熙十年(1671年)僧人智朴所建。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皇帝到此,敕盘谷,因其地名盘山,误传唐李愿隐居于此。康熙皇帝御制诗与乾隆皇帝依韵诗并勒碑建亭于之阳
繁峙秘密寺
繁峙秘密
2023-11-02
秘密秘密(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繁峙县岩头乡岩头村创建于北齐,唐武则天时远近闻名的禅宗道场,金代以前为五台山十大之一,明代属西台外九之一。秘密亦称秘魔岩。主体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殿、文殊殿、藏经阁遗址
普渡寺大殿
普渡大殿
2023-12-03
普渡大殿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普渡前巷,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初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进京后的住所,称为旧睿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名普渡,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
七宝教寺
七宝教
2023-11-21
七宝教始建于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936946年),初名福寿院,在陆宝山,本松江陆机、陆云香火祠,俗称陆宝庵。后迁至吴淞江一带。吴越王时金字藏经《妙法莲花经》,并称此亦一宝也。遂改名为七宝。因吴淞江潮水损坏基,三度搬迁,最终移到了七宝镇
鸿门寺
鸿门
2023-08-28
鸿门位于焦作市山阳区中星办事处河村以北,云台山中的九莲山下,鸿门地处山川俊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它南望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滨,西面有王屋山、神农山、青天河、静影,北门是青龙峡、苍山,东面是大乘、云台山、西莲等
饶益寺
饶益
2023-09-17
饶益,坐落于四川省射洪县柳树镇西南二里的通济山中。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清光绪六年(1880)进行较大培修扩建。饶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饶益地理位置:遂宁市射洪县柳树镇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建造时间:1411
金凤山寺
金凤山
2023-09-21
金凤山金凤山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山顶海拔907.5米,势雄奇峻秀。山因明代初年一位云南官佐到此弃官修行而出名,曾建有48座庵院。东、西、南三面上山,修有大道,千级石阶蜿蜒曲折,绕山而上,附近邻县及县内到此朝山拜佛的人成千累万,香火鼎盛
云青寺
云青
2023-04-21
介绍云青位于山东麓,选址绝佳。整个山东麓,远看酷似一尊面东而座的巨佛,而云青正好在巨佛的中心(山腰间),这种佛心怀古寺,古寺藏佛心的绝妙境界,而使人们不难理解明庆王朱木旃为何要将整个庆王府及祖辈坟墓策择于此地的良苦用心
崇山寺
崇山
2023-03-27
崇山创建于1809年(清嘉庆己巳年),其后经1823年(清道光3年)、1919年(民国8年)等时期修缮。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崇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崇山地点:山东省盖州市旺兴仁乡始建于:1809年(清嘉庆己巳年)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
木门寺
木门
2023-09-16
木门的构建十分奇特,独具匠心,它为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一种罕见的古建筑群。因其亭仅两扇大门用木料制作,其它部位均为石料仿木建造,故名木门。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木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罗汉寺
重庆罗汉
2023-12-04
罗汉落在渝中区民族路,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重庆市佛教协会设于此。罗汉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因罗汉洞而建。《蜀中名胜记》载:治平……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
中山西山寺
中山西山
2023-06-25
中山西山位于广东省中山城区西山公园内,原名仁寿禅林,又称仁寿。也称武峰和第一峰。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间,是读书人喜聚之地。距今已逾四百多年。该寺使用土地面积167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46平方米。西山北向南,深进,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
秦安兴国寺
秦安兴国
2023-05-30
秦安兴国,位于秦安县城北街。那里有一组风格古朴,造型奇特,保存较好的元代建筑群,这就是著名秦安兴国。兴国经过六百多年的变迁,其它建筑大多坍塌,只有山门、钟楼、鼓楼、般若殿安稳如磐,迄今完好。般若殿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长十一点七米,进深两间
云龙寺
云龙
2023-09-28
云龙云龙,原名伏龙在今龙山镇云山社区境内,云龙山顶部,传说名僧真庆始建庵于山顶,并取名伏龙。后历经战乱,庵被毁,清雍正七年(1729)高僧月西重建寺院,后经历代僧俗扩建而具规模,是龙陵境内的名山。毁于五十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