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 相关景点共 5958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2023-04-25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332352号(时为汉口大和街26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2023-08-22
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省委、省政府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前马头山建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1977年12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山东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部旧址
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部旧址
2023-05-12
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迎泽区郝庄镇捐子村西,占地面积657.20平方米。1948年10月,小店镇战斗结束后,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进抵太原东山地区和太原以北地区,司令部驻扎在捐子村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
2023-07-09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位于武乡县城东70华里的蟠龙镇1939年12月,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由延安进驻武乡县蟠龙镇。1940年2月,在晋察冀驻扎的抗大总校,为便于接受0中央北方局和朱彭总副司令的直接指挥
粤赣边支队交通站旧址
粤赣边支队交通站旧址
2023-06-19
粤赣边支队交通站位于和平县彭寨镇群联村瓦屋自然村。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母亲梁水娣(当地人称肖母)与她的三个儿子都参加了革命,并将自己的家与祠堂作为游击队的隐蔽地点和交通站。粤赣边支队通过这个交通站,传递信息、传送情报等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
2023-09-02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濮阳县城关镇孙王庄王家大院,座北朝南,占地400平方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3月,陈毅、粟裕率领华野机关和一、四、六纵队全体指战员,到濮阳地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
2023-05-25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38年地址:吕梁市岚县岚城镇岚城村1938年10月至12月,八路军一二〇师驻进岚县,司令部设立在五龙庙。贺龙、关向应、甘泗淇、周士第等均居住于此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2023-08-03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敬湖公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庄下,省道205线从西侧约200米处经过。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
豫西革命纪念馆
豫西革命纪念馆
2023-08-26
豫西革命纪念馆(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鲁山县老城大街中段、县委大院西侧。纪念馆的楼房始建于1891年,当时,挪威一些基督教人士来到鲁山传教,在这座楼相邻的西南建了一座教堂,取名福音堂。此楼为配房,是牧师和传教士居住的地方,人们称它为牧师楼
明溪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明溪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2023-08-03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祖屋位于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1933年至1934年期间,彭德怀、杨尚昆、滕代远等率领红军曾两度驻扎御帘村,红军彭德怀、杨尚昆就住在张氏祖屋指挥作战
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
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
2023-06-19
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中心小学。1938年底,刘汝深率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抵老隆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龙川县党组织和抗日东江区队的宣传发动下,龙川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热忱日渐高涨,建立了许多抗日救亡机构与团体
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2023-10-25
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中文名: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所处年代:1938年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编号:Ⅴ-531
三塔沟古村寨抗日炮楼旧址
三塔沟古村寨抗日炮楼旧址
2023-08-27
三塔沟古村寨抗日炮楼旧址是一处历史名迹。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2023-04-06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北张庄自然村、何庄村、杨沟村等。北张庄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下设参谋处、情报处、军政处、军械处、通讯处、机要室等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第三师司令部旧址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第三师司令部旧址
2023-06-23
潮州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第三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潮州市西湖公园涵碧楼。楼建于1922年,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的西式双层小楼房,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为日本侵略军所毁。1964年按原貌重建。楼额灰塑涵碧楼三字,为郭沫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