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财神楼 相关景点共 2951
万粹楼
万粹
2023-11-05
旅游胜地黄山市,有座万粹,万粹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街,保持着宋代风貌,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在这繁华的老街上,一座高二十四米,上下共四层,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的万粹,拔地而起,雕梁画柱,飞檐翘角
仁和庆云楼
仁和庆云
2023-08-05
庆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仁和村保太自然村屏山林大山南麓,谢姓民居,由谢姓4兄弟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坐北朝南,空井式生土夯筑五层方围。分前院和主楼两部分:主楼面阔36.6米,进深31.1米,底层外墙厚1.35米,内墙厚0.66米
三光楼古民居
三光古民居
2023-04-09
三光古民居位于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建于清代,内有古民居,宗祠和玉树园等建筑。围门面阔三间,明间楼上刻楷书三光围名,宗祠位于古民居中轴,左右为民居住屋。宗祠民间对着围门,宗祠为三进五开间建筑。宗祠左右置巷和民居住宅
陇西威远楼
陇西威远
2023-10-07
陇西威远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座落于县城中心,以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精巧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整个基座均由古砖砌成,三层木四面均为飞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式层顶,若虎伏岗,雄伟壮观
中正楼
中正
2023-03-18
中正位于陆河县螺溪镇新良村委赤黎塘自然村。建于1905年,坐北朝南,上三下三一横屋加外横屋布局,石脚泥砖墙。共有房子30余间,总面阔19.2米,总进深14.7米,占地面积282.2平方米,是一座较为完整的清末厅屋组合式传统民居
联丰花萼楼
联丰花萼
2023-11-08
联丰花萼,又叫花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近400年历史。因圆形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邻居乡村相爱之意,所以取名为花萼
兴渭楼
兴渭
2023-06-23
兴渭位于饶平县浮滨镇溪村,建于清末民初。坐西向东,呈圆形,直径60米,面积2827平方米。二环围,内环围前平房,后二层楼房,共分26开间,中间辟有内埕,水井1口,外围二层楼房,共分48开间,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镌兴渭,灰砂墙体,灰瓦屋面
宝林楼
宝林
2023-07-12
宝林宝林坐落在东北第一山——医巫闾山南段方圆150平方公里的宝林自然旅游风景区内。四周群山环抱、奇峰耸峙,林涛树海、翠岭蓝天,悬泉飞瀑、流光异彩,溪流潺潺、径幽谷深,蜂欢蝶唱、鸟语鹿鸣。举目远眺,青山淡淡、白云缭绕,南海茫茫、凌水湾湾
阐化楼
阐化
2023-09-28
阐化在保山市西太保山东麓,四川会馆旁。明初始建,现存建筑清末重修。阐化两座四合院,占地面积717平方米。正殿穿斗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檐出抱厦,通面阔12米,通进深9.3米。阐化历来为当地道教洞经会活动场所。1984年公布为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凯歌楼
凯歌
2023-10-01
凯歌,俗称大楼、中楼,位于神木县城旧街中心,是神木县仅存的一座三层楼阁式古建筑。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驻守神木参将高天吉御敌凯旋,为纪念胜利并报答神恩而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被焚于战乱继又在原台基上重修
八卦楼
八卦
2023-06-05
八卦坐落于鼓新路43号,原系私人别墅,建于1907年,楼主林鹤寿为台湾富绅板桥林氏三房。板桥林氏祖籍为福建龙溪,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台湾,因不愿做奴,林家举家内迁,定居于鼓浪屿。1913年,大楼因资金短缺而停工,后由日本人出资续建,1920年落成
楼广文故居
广文故居
2023-10-17
广文故居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后头份13号,时代为194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广文故居,广文故居简介,广文故居金华市义乌市广文故居旅游指南
福建土楼博物馆
福建土博物馆
2023-03-18
福建土博物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镇龙兴路1号客家博览园。2008年8月,福建土博物馆依托振福完成布展并且面向社会开放。2008年9月,福建土博物馆作为客家博览园核心项目立项并动工兴建。2009年年底福建土博物馆(客家博览园)主体工程竣工
萱德楼
萱德
2023-06-21
萱德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矮岭村,是素有京华三支笔、铁笔御史之称的清朝进士钟孟鸿的故居。古朴厚重的建筑里,曾走出了五代文武科甲。该四周均是绿色田园风光,西边是滔滔东流的石窟河水,东面为秀丽的霭岭山峰。中文名:萱德地理位置: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
镇淮楼
镇淮
2023-07-17
镇淮是楚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代。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明时曾置铜壶刻漏,用以报时。后又因其扼于城中,楼下拱门为南北交通要道,故有南北枢机之称;清同治年间改称镇淮,因淮水经常泛滥,镇淮之名,取其镇压水患之意。民国年间又改称中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