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迪庆州民族服饰展演中心 相关信息共 7115 条
云州文笔塔
2023-09-28
云州文笔塔云州文笔塔位于云县县城北面约1公里的火石山顶,建于清朝乾隆壬寅年(1782年),高约20米,分九级,系密檐式方形实心砖塔。第二级以上,每级四面正中各有一浅穴佛盒(未设佛像),塔基为红砂岩条石,塔顶为铜质葫芦形宝瓶,其下四角各悬一只铜铃
耀州线椒
2023-12-27
耀州线椒:耀县辣椒耀县古名耀州,久产辣椒,被称为辣椒之王的秦椒,其上品当属耀县辣椒,耀县辣椒具有身条细长、颜泽艳红、肉厚味美等特点。是铜川市的大宗外贸商品之上有近百吨远销东南亚地区,外商指名要秦椒中的耀县辣椒。1984年获国家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各级政府对耀县
遂州窝子凉粉
2023-12-18
遂州窝子凉粉:窝子凉粉是遂宁街头最为常见的小吃之一,被遂宁市旅游局评为遂宁十大特色名小吃。其做法主要是把玉米、红薯、豌豆等多种粉按比例调好放进坛子里炕熟,然后开窝,吃时用薄片一层层刮进碗里,放上佐料,即可食用。遂州窝子凉粉最为出名是龙凤古镇的呙凉粉,许多人都还
韶州府学宫
2023-06-19
广东韶州府学宫(即韶州孔庙)在沉寂近百年后重现风采。经过两年时间的修缮,这座千年学宫的主要建筑大成殿日前向市民重新开放。读书耕田,是韶关客家人千年流传的优良传统,从张九龄开始,韶关人一直重视文化和教育,保存至今的各姓族谱,都有奖励子弟读书、考取功名的条款
黄南州民族博物馆
2023-09-09
黄南州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79年,时称黄南州热贡艺术馆。后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全州座也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点和艺术色彩的博物馆大楼,主要用于作品展出、收藏研究和艺术交流等。民族博物馆内设9个展厅:文物厅、唐卡厅、雕刻厅、沙画厅、堆绣厅、曼唐厅、民俗厅等
耀州红富士苹果
2023-12-27
耀州红富士苹果:耀州塬有机农业合作社供应无公害基地水果,突出无公害,绿色,有机,健康。主要以嘎啦和红富士苹果为特色产品,该苹果色泽鲜艳、光亮红润,红中透粉,有条红、也有片段红,水分多、糖度高,口感好、脆甜香,质细汁多,品质上乘,个大形正,果形均匀。我地交通便利
鄞州蔺草
2023-09-06
鄞州蔺草:蔺草又名席草,属禾本科百叶花目灯心草属的一年生植物。其中中国席草草茎较粗、色泽绿、质较脆、芯较实;日本蔺草草茎细软,质韧而芯疏,草色淡绿。蔺(席)草细长挺直,上下粗细均匀,顶尖针状,光滑无芒,全草浓绿色。《鄞县通志》记载:其茎园长,茎内有髓,白如絮,
乾州鸡面
2023-12-27
乾州鸡面:用鸡脯肉加淀粉擀成面片,先焯后蒸,浇入虾米、木耳及调味品等制成的汤汁。色白肉嫩,汤清味鲜。乾州鸡面材料:嫩鸡脯肉500克,熟猪肉丝50克,干淀粉100克,水发木耳、葱丝各10克,生姜米5克,熟猪油10克,虾米5克,蒜苗丝6克,味精0.2克,精盐5克。
河州搅团
2023-07-27
河州搅团:有人说河州人不会吃,把好端端的面倒入锅中搅作一团,烧熟了,分明是浆糊,却硬要说成是饭,彻头彻尾的懒汉之举。怎么说呢,这话也对也不算错,搅作一‘团’,固然如此,要不怎么叫做搅团呢?但绝不是浆湖,亦非懒汉之举,做搅团;有许多必不可少的工序,做好了,清爽可
代州面麻片
2023-12-12
代州面麻片:代州面麻片,历史悠久,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蓬州故城遗址
2023-09-18
蓬安昔为蓬州,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州治安固县迁至大寅县,唐广德元年(763)大寅县更名为蓬池县。
天津蓟县州河公园
2023-03-21
天津蓟县州河公园位于天津蓟县南外环与中昌路交口,州河公园由碧荷园和双水园组成,全天免费开放。天津蓟县州河公园2008年3月31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作为蓟县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十项民心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州河公园规划总面积300亩,工程总投资达4500多万元
鄞州雪菜
2023-09-06
鄞州雪菜:鄞州是中国雪菜之乡。雪里蕻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草本植物,为芥菜类的一个变种。鄞州区种植、腌制雪菜已有1000多年历史,而根据史科记载,年代还可追溯到更远。清人汪濒在《广群芳谱》中写道:四川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雪菜腌制的咸菜具有
海州白虎山
2023-07-17
白虎山是海州八景虎峰夕照的处所,位于海州城南。遍山磊磊青石,形状像只白虎蹲伏在那里,因以为名。古人迷信,认为白虎是凶星,白虎临城很不吉利,多次想把山名改掉。明朝改作白辟山,清朝改作鳌头山,但终因山形确实太像白虎了,所以老百姓便一直称呼到如白虎山虽不甚高
吉州窑遗址
2023-03-17
吉州窑坐落在吉安县永和镇西侧赣江江畔,距吉安市约11公里.遗址长2公里,宽1公里.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星罗棋布;一条条用匣钵和窑砖砌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长街古道纵横交错;瓷片和窑具遍地可见,俯拾皆是.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距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