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道观矶摩崖石刻 相关信息共 2512
新庵里摩崖石刻
新庵里摩崖石刻
2023-05-16
时代:元代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红林林场新庵里村田垅之中简介:位于新建县石埠乡红林林场新庵里村田垅之中。石刻属元代,记载了著名地理学家朱思本的晚年活动。朱思本(12731333),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人。元代地理学家,道教徙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
2023-05-27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位于凤台县城西南约3.5公里处的刘集乡山口村硖山口:古称硖石口,始于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西硖古时建有禹王庙,又称淮河第一硖,古为据险屯兵之地,被历代兵家称为长淮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西硖石尚存淮上罕见的文物摩崖石刻
黑山摩崖石刻
黑山摩崖石刻
2023-10-05
介绍1972年至1978年在嘉峪关西北20千米黑山峡岩壁发现了自新石器时代后期至公元前1世纪古代游牧民族所绘制雕刻的岩画。岩画的内容有狩猎、舞蹈、操练以及飞禽走兽等共计153处,分布在2千米长的黑山峡红柳沟壑和磨子沟、四道鼓沟中
龙头矶堤
龙头
2023-04-30
龙头堤位于平乐镇北面茶江河段,始建于明壬寅(1602年)八月,竣工于癸卯(1603年)四月。北起平乐镇正北街头的大榕树脚,南至令公庙渡口,全长280米、高6.6米、厚2米,堤外有三级防浪石。此建筑至今大部分仍完好。
香炉山道观
香炉山道观
2023-04-13
香炉山道观位于大邑县,年代为清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现占地面积;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南矶山
2023-05-16
在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近西南岸的湖域中,有一座形似凤凰的小岛,名叫南山。它是江西省新建县所辖的一个乡,距南昌市区60公里。这座美丽的小岛,每年春夏湖水上涨,四周一片汪洋,站在岛上犹如置身之中
峙峪石叠山摩崖石刻
峙峪石叠山摩崖石刻
2023-07-06
峙峪石叠山摩崖石刻,位于原平市中阳乡峙峪村东石叠山。石刻面积约6平方米。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二十八日将禁止放牧的禁令刻于石崖岩石上,规定了禁牧的区域。东至韮菜渠,西至老池泊,南至土窑沟,北至月食凹,大清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一日禁此石叠山场。楷书阴刻
洪道观
道观
2023-07-29
道观原名华祖庙,又名蒙山寺,位于金寨县油坊店乡境内海拔657米的蒙山顶上。在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只是几间草房。据《洪氏崇敬堂第五次通修宗谱》记载: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江西乐平洪启、洪发、洪嘉三兄弟移民金寨南溪,洪嘉号海清
罗前翠云庵、愁思岭摩崖石刻、古驿道
罗前翠云庵、愁思岭摩崖石刻、古驿道
2023-08-04
罗前翠云庵、愁思岭摩崖石刻、古驿道位于邵武市和平镇,时代为宋代、清代。罗前翠云庵、愁思岭摩崖石刻、古驿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前翠云庵、愁思岭摩崖石刻、古驿道,罗前翠云庵、愁思岭摩崖石刻、古驿道简介,罗前翠云庵、愁思岭摩崖石刻、古驿道南平市邵武罗前翠云庵
儒矶渔唱
渔唱
2023-05-16
何处歌声清韵起,畔渔舟。儒,在陆城北下八华里的长江之滨,临江湄水。为古代如山。《水经注》有云:如山北对隐
永嘉天然道观
永嘉天然道观
2023-11-18
天然道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蒙山,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温州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东蒙山乃道教名山之一,素有浙南第一洞天之称。天然道观座落在东蒙山风景区中心,依山而建,四周悬崖陡壁,树木葱郁,风景优美,犹若仙境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岩”摩崖石刻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岩”摩崖石刻
2023-11-16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岩摩崖石刻为松溪县文物保护单位。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岩摩崖石刻位于松溪县茶平乡吴山头村,时代为宋代。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山头村:吴山头村位于松溪县茶平乡的东部,在湛卢山脚下,距县城八公里
三汉矶大桥
三汉大桥
2023-05-14
湘江三汉大桥地处长沙市二环线的北环线,又名湘江四桥。该桥南距月亮岛大桥2公里,北距银盆岭大桥5.5公里,是长沙市境内跨越湘江的第六座桥梁,于2006年9月1日通车。三汊大桥全长1442m,主桥732m,主孔跨径达328m,边跨132m,两边对称排列
水心道观
水心道观
2023-11-18
浙江温州市的水心道观(水心殿)便是其精华永存的古迹之一。水心道观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南郊横渡南首十字河心水心屿上,始建于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距今已八百余年。殿宇几经沧桑,岁月变迁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2024-01-12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