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遵义湘山寺 相关信息共 7500
湘安古道
安古道
2023-09-09
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名称安古道,起点(潭),终点安化梅城。这条古道虽然蜿蜒曲折,三尺来宽,却是古代大梅山地区进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见县志、族谱记载。其名,根据仍残存于古道上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复修半排上乐善亭碑记》
湘湖莼菜
湖莼菜
2023-09-08
湖莼菜:产品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湖产品特性:脆嫩爽口、香气浓郁、风味独特。产品成分:维生素B12、蛋白质、矿物质等。产品功效: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清热利水消肿解毒防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产品简介:湖莼菜,为名贵水生植物,珍贵菜肴,具有
湘东水煮鱼
东水煮鱼
2023-11-02
东水煮鱼:东水煮鱼选鱼以网箱养的草鱼,鲤鱼,鲫鱼为主,最好是河水网箱最佳。东水鲜最大的特色是调料少,无非盐、姜、紫苏、鲜青椒,烹调用油已茶油为主。做法将鱼宰杀,用盐腌好15分种,下锅前一定把鱼再用水冲一下;将鱼用茶油把皮煎一下,放盐、姜、紫苏、鲜青椒、加
药山寺
2023-06-13
位于新洲以南的棠华乡药,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一时禅风大振
裕湘纱厂
纱厂
2023-05-14
纱厂是长沙保存比较完整的老工业遗址,距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因一场被称为文夕大火的灾难,再加上现代化改造工程,现在的裕纱厂只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一排民国时期的洋房而已,内部不开放。也因此这儿寂寞冷清,如同废置的楼房,来的游客不多,甚至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宁山寺
2023-10-02
(古称莲花)是陕西省终南山东部佛教活动开展最早的寺院,始建于东汉。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莲花镇境内,坐落在小夫峪口东侧柏树坡的山脚下,紧邻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入口,四周竹林茂密,溪水长流,鸟语花香,游人不断
湘妃茶
妃茶
2023-10-27
妃茶:湖南三绝走天下,王烟鬼酒妃茶三绝之一的妃茶,又名蒙洱茶。产于湖南新化奉家蒙洱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蒙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
镇湘楼
2023-06-12
湘乡市城大正街临河岸处,原有一座高楼,名镇楼。据康熙三十七年(1698)《湘乡县志·卷一·名胜》:镇楼,在治左二十步,因乱毁。顺治十一年知县南公起凤修建。康熙十二年知县刘公履泰重修。说明镇楼在清顺治之前即已建楼,因战乱而毁
湘白猪
白猪
2024-01-14
白猪:白猪是由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经多个相关单位协作攻关,利用湖南省优良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瘦肉型猪,在数量遗传理论指导下,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经多年努力,培育出的该省第一个瘦肉型母系猪。品种特征:白猪全身被毛白色,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耳直立
湘波绿
波绿
2023-10-28
波绿:湖南特产—波绿,原系茶树种名,属无性系品种,是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于20世纪50年代育成的良种。属灌木型、大叶类、晚芽种。制成红碎茶有花香,制成绿茶品质亦佳。高桥银峰问世后,由于品质优特,消费者十分喜爱,生产供不应求。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弯曲,色泽
太山寺
2023-05-12
又名太龙泉寺,位于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西2公里的风峪沟太之上,山脚下有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的墓葬。太之名始见于《宋书》,相传五代时刘知远招兵买马,有太勇士石敢当袖20公斤的大铁锥应征,人莫能敌,闻名于晋阳
城山教寺
2023-10-21
位于长兴县城南21.5公里城顶上。据清嘉庆《长兴县志》记载,城始建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初名慈氏院,后称新安,毁于元,明初重建,改名城。明冯梦祯《城记》、朱国祚《石城毗卢佛像记略》均有详细记述
湘城粮仓
城粮仓
2023-04-27
城粮仓在城镇观桥头的粮库南栈,1951年改建灵应观为粮库,称为阳城区库。当年,灵应观粮库称为南栈,改建的妙智庵库称为北栈,鹞鹰溇库称为新栈,三大粮仓共占地面积28293平方米,其中晒场5片,计13845平方米,仓房23只,总储量可达982万公斤
湘中黑牛
中黑牛
2023-10-27
中黑牛:中黑牛是涟源市在肉牛品种改良中培育的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是以本地黄牛为母本,以纯种黑色安格斯公牛为父本的杂交改良牛,因皮毛全黑,故暂定为中黑牛。中黑牛是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知名品牌,湖南省唯一的肉牛创新品种,具有个体高、体重大、生长快、肉
惠山青山寺
青山
2023-05-20
无锡青山位于无锡城西惠山脚下的青山湾,北靠惠二茅峰,东邻惠山头茅峰,西接惠与嶂相连的山梁,南对产。青山曾是南朝四百八十之一,据《吴地记》载,青山始建南朝梁大同年间(公元535—545年),梁武帝重浚梁溪河,故名梁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