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相关景点共 7500
蛇盘山多宝塔及摩崖造像
蛇盘山多宝塔及摩崖造像
2023-03-26
蛇盘山多宝塔,位于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芳山镇蛇盘山双泉寺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据说是开山和尚横玺长老建筑的。塔系花岗岩建造,覆钵式喇嘛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为须弥座式,六角形,每边长1.86米,高2米
峙峪石叠山摩崖石刻
峙峪石叠摩崖石刻
2023-07-06
峙峪石叠摩崖石刻,位于原平市中阳乡峙峪村东石叠。石刻面积约6平方米。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二十八日将禁止放牧的禁令刻于石崖岩石上,规定了禁牧的区域。东至韮菜渠,西至老池泊,南至土窑沟,北至月食凹,大清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一日禁此石叠山场。楷书阴刻
石佛寺石窟造像
石佛寺石窟造像
2023-11-08
石佛寺石窟造像时代为元。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瓦窑坪村,此为我省惟一元代佛教摩岩造像。石窟造像凿于元至正元年(1341),相传在东江上放排的青山客,为祈求菩萨保平安,在此建石佛寺。造像坐北朝南,背倚神仙岩悬壁,面临东、郴两江交汇处
大峪沟摩崖造
大峪沟摩崖
2023-12-01
大峪沟摩崖造像位于房山区张坊镇,距房山城西南约40公里,在面朝南的青石断面上,有造像两龛,右侧一龛高0.88米,宽0.98米,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坐像,两侧各为其弟子或金刚力士,顶部为二飞天,共有造像9尊,龛的两侧有题记,左侧一龛高1.7米,宽O.85米
观音山摩崖题刻
观音山摩崖题刻
2023-10-14
观音山摩崖题刻位于吴兴区仁皇街道白雀村观音山东北坡山脚,时代为明清,类别为石刻。2003年1月,观音山摩崖题刻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山摩崖题刻,观音山摩崖题刻简介,观音山摩崖题刻湖州市吴兴区观音山摩崖题刻旅游指南
庙西郑柔祖祠
庙西柔祖祠
2023-08-06
庙西柔祖祠年代为宋,位于梅洲乡梅山村庙西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4月17日,庙西柔祖祠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周边外延南7米,东、西、北各4米,庙西柔祖祠,庙西柔祖祠简介,庙西柔祖祠漳州市诏安县庙西柔祖祠旅游指南
海棠摩崖
海棠摩崖
2023-07-12
海棠摩崖海棠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大板村西北2公里处,海拔高度715.5米,山高谷深,怪石嶙峋,植被丰富,气候宜人,风光秀丽,与美丽的传说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景景奇特,景景绝佳的塞北风光。
祁山摩崖石刻
祁山摩崖石刻
2023-07-30
祁山摩崖石刻位于祁门县祁山镇,时代为明。祁山摩崖石刻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祁山摩崖石刻,祁山摩崖石刻简介,祁山摩崖石刻黄山市祁门祁山摩崖石刻旅游指南
石井郑西庭墓
石井西庭墓
2023-04-03
石井西庭墓位于石井镇苏内村九仔寮,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墓坐西南朝东北,糖水灰夯筑。花岗石碑上镌刻皇明西庭公墓,碑高196厘米,宽162厘米,厚25厘米。西庭,五虎门副总兵,诰赠镇国将军,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曾祖父
刘氏土堡
氏土堡
2023-10-25
氏土堡,客家人称为土楼。它位于吉村口路边,是前往宝应寺,去下吉和春谷山庄的必经之地。文川溪绕土楼后菜园地而过。土楼建于清朝,由吉奇忠儿子建造。土楼占地2000平方米,楼高约8米,墙厚1米左右,系土木结构
浯溪摩崖石刻
浯溪摩崖石刻
2023-06-14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湖南祁阳西南约2公里湘江西岸与浯溪交汇处的唐至清的摩崖石刻。中文名:浯溪摩崖石刻概述:是在湖南祁阳西南约2公里位置:浯溪摩崖石刻是唐至清的摩崖三绝:浯溪摩崖石刻在奇水秀之外
郑家洼子遗址
家洼子遗址
2023-05-13
家洼子遗址家洼子遗址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乡永安桥家洼子村。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在南北长约1公里的土脊上。1958年发现,到1986年,共发掘清理春秋战国时的墓葬41座
刘家巷刘氏宗祠遗址
家巷氏宗祠遗址
2023-07-18
家巷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2016年在祠堂原址复建新祠二进,辅房二进。现存有创建宗祠碑记碑一通,抱鼓石等建筑构件。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家巷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家巷氏宗祠遗址,家巷氏宗祠遗址
朔门街郑宅
朔门街
2023-07-24
朔门街宅,亦作明云民居,位于温州鹿城区朔门街30弄15号,坐南朝北,由北侧两个院落和南侧邻街店面组成。北侧东部为一传统式合院,面阔三间,正屋进深8.5米。底层前廊做成船篷轩,二层外廊做成装饰寿字纹木栏杆,东西两侧各带两间厢楼,为单坡屋面,墙上开砖漏窗
东峪村造像
东峪村造像
2023-07-09
东峪村造像东峪村造像(第一批省保)时代:北齐地址:沁水县城东90公里东峪村东土岗原为丈八寺内造像,现木构建筑全部被毁,只留石佛造像一尊。造像高达4米,站立于莲盆之上,右手下垂(已断),身穿僧祗大边作折带垂纹,莲座下刻有北齐天统三年字样,造型大方庄重,神态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