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酒泉清真寺 相关景点共 366
安育清真寺
安育清真寺
2023-07-01
安育清真寺初建于1801年,又经1932年至1936年五年的重建,使其成为占地十亩,建筑规模宏大壮观的一座清真大寺,五间三卷的360平方米的大殿,建立在十一级汉白玉石阶之上,曾被兴誉为京南第一寺;1986年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再次重修后,更显气势雄伟
睢县东关清真寺
睢县东关清真寺
2023-03-15
睢县东关清真寺位于县城东关,始建于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目前占地60余亩,房屋百余间,是目前豫东地区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1947年,睢杞战役时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大将曾把指挥部设在这里,使这座珍贵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2023-04-21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相传建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是清政府直接拨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该寺占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由宣礼塔、礼拜殿、讲经堂组成
洛阳东关清真寺
洛阳东关清真寺
2024-01-12
东关清真寺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大街东,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后增建女寺,扩建大殿,升高望月楼等。现存清代建筑大门、大殿、望月楼。大门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7间。大殿坐西朝东,面阔5间,歇山式建筑,殿前设卷棚顶建筑。望月楼为歇山式方形建筑
大坡铺清真寺遗址
大坡铺清真寺遗址
2023-04-13
该寺是贵州最早的一座清真寺。大坡铺即今沙坡村,原村民多系回族。咸丰八年(1858年)农历十一月,村民以张凌翔、马河图为首在清真寺内举起反清义旗
朱仙镇清真寺
朱仙镇清真寺
2023-08-27
朱仙镇清真寺,位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东南隅的老虎洞街地区,是河南省开封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重修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整个寺院占地九千余平方米
兴隆镇单南清真寺
兴隆镇单南清真寺
2023-10-09
兴隆镇单南清真寺年代为近现代,类别为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2005年9月15日,兴隆镇单南清真寺被公布为第三批。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至遗址100米。面积1050㎡。
马监巷清真寺
马监巷清真寺
2023-05-03
清真寺位于马监巷东侧,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古元秉所建。整座建筑设有门厅、牌坊、礼拜殿、照厅、水房、厢房、宿舍等数十间建筑。牌坊上有整容门匾。院内有银杏树、怀清井
西安大皮院清真寺
西安大皮院清真寺
2023-05-05
西安大皮院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由马道真先生购地兴建。1959年被占作他用,致使年久失修,大殿、南北亭倒塌。1985年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由当地教民捐资,在学董白志清的领导下,经过5年的努力,不但恢复了清真寺的原貌
善义堂清真寺
善义堂清真寺
2023-08-27
善义堂清真寺位于鼓楼街南鹁鸽寺10号。西邻马道街、南邻铁佛寺街。寺坐西向东。清咸丰年间西北五省回民起义,遭到左宗棠等人的镇压。部分起义群众陆续迁入开封,至同治间已有300余家。这部分移民善于经商开始大多经营贩马,所以开封人称之为马客伙后来部分在开封经营商铺
亳州义门清真寺
亳州义门清真寺
2023-07-27
义门清真寺位于涡阳县义门镇,大门朝东,是阿訇为回民讲经和主持教义的场所。占地3600平方米,创建于元朝初年,曾一度毁于战火,后又重修。现存礼拜大殿5间(正殿),重梁起架,明柱走廊,花格门窗,立于80公分高的崇台上,房屋高大宽敞明亮
水南关清真寺阿文碑
水南关清真寺阿文碑
2023-08-28
沁阳阿文碑位于沁阳市水南关清真寺内,为用于镶嵌清真寺米哈拉卜壁龛的镇寺之宝,镌刻于宋末元初。马自树在实地查看和了解情况后认为:沁阳阿文碑作为回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历史见证,为研究西域回回的内迁、怀孟一带回族的形成,研究穆斯林的信仰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
2023-05-05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位于古城西安市中心的小皮院巷内,东邻市政府大院(亦是明清陕西巡抚衙门所在地)。它以悠久的历史和为穆斯林培养出大批有成就的宗教学者而著称于世,并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正定清真寺
正定清真寺
2023-03-21
1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正定城内镇州南街东侧。系正定府镇台闵正丰(回民)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原寺院坐西向东,进大门有对庭,二门里有南北讲堂,阿訇和海里凡(音哈里发,意接班人)的居室
沭阳清真寺
沭阳清真寺
2023-07-18
沭阳县,由于历史上在商贸流通方面与国家西部数省联系密切,自古便有一部分回民落户定居。但在封建时代,回民不受重视,沭阳并无弘扬伊斯兰教教义和回民族风俗的公共场所。清末民初,沭城一位张姓绅士,感于回民恪守清真教义的德行,主动献出家中部分房屋,并加以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