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重庆大渡口春季赏花攻略附地址交通 相关景点共 7500
塘家渡茶亭及渡口
塘家渡茶亭及渡口
2023-04-08
塘家渡茶亭及渡口位于孙家湾乡西岸村塘铺组,年代为清。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茶亭亭基和渡口外沿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
2023-09-18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苍溪县)红军渡——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遗址。红军渡原名塔山湾渡口,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渡位于县城东3公里处的塔山湾,国道212线从渡口之上贯穿而过。塔子山山高林密,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后山低缓,叶茂林深
乌镇西栅安渡坊渡口
乌镇西栅安渡坊渡口
2023-10-20
安渡坊位于乌镇西栅,是进入西栅的渡口,坐在船上欣赏着乌镇的美景,定会为水乡迷人的景色而陶醉。地址:嘉兴市桐乡市乌镇乌镇西栅内类型:码头乘船游览游玩时间:建议2030分钟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西栅景区门票内,西栅景区120元,东、西栅联票150元
凤龙堂、麻柳滩红军渡口
凤龙堂、麻柳滩红军渡口
2023-09-07
凤龙堂、麻柳滩红军渡口位于古蔺县,年代为1935年。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1)凤龙堂红军渡口又名孙家坝红军渡口,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渡口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米为定界
中共莆田渡口支部旧址
中共莆田渡口支部旧址
2023-04-04
中共莆田渡口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渡里村尾厝自然村。1934年秋,莆田的革命斗争形势逐步发展,为开辟新的根据地,中共莆田县委派郑金照、翁鸿镗等一批同志来到常太的漈川、金竹坑、外坑一带,在农民中传播革命思想,提高群众觉悟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2023-10-23
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专业覆盖工、管、理、经、文等学科门类,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领导的军政委员会于1951年创立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黄河古渡口
黄河古渡口
2023-10-22
黄河九曲十八弯,绵延数千里,流经中牟长达50公里。沿黄两镇一乡,堤内滩区居住2万多人。黄河大堤平均海拔高度90米,黄河河底与开封市铁塔塔尖持平,悬河景观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118坝为历史防汛险工地段,河面宽12公里,浩瀚雄浑,气势磅横,只有乘舟横度或漂流其中
渡口攀枝花树
渡口攀枝花树
2023-09-27
另名古渡木棉,它是六库的一大景观,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六库重点保护的稀有大树。树高20米,树径5.13米。六库夏天比较炽热,这里绿叶覆盖,遮天蔽日,江风习习,是六库人民夏天乘凉的好去处!也是外地游客必去之处!在抗日时期,怒江是全国的抗日大后方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新源渡口)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新源渡口
2023-06-11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动旧址(新源渡口)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湘江岸边,河对岸是石湾(今属衡东县)。1927年元月,毛泽东在衡山考察农运时,来到新源渡口,在渡口亭子里调查了解当地的农运情况,并从这里乘船到石湾从事调查工作
八路军交通联络站旧址
八路军交通联络站旧址
2023-10-02
八路军交通联络站旧址时代:民国地址:三原县嵯峨乡三联村、赵家村保护范围:(1)八路军界河交通联络站旧址:旧址现有围墙内。(2)八路军赵家河交通联络站旧址:现有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1)八路军界河交通联络站旧址:A区四周外扩10米
长征第一渡口
长征第一渡口
2023-11-13
于都是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于都河(即贡江)是红军长征首先要过的第一条大河,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便搭浮桥,摆渡船,在1934年10月16日到19日傍晚,共有8万7千人渡过了于都河,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开启了祖国的新篇章
浑溪口渡口
浑溪口渡口
2023-09-22
由于在青杠坡战斗中未能消灭尾追之敌,红军面临腹背受敌、背水作战的不利形势。1935年1月28日,中央在土城爱华商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行军路线,渡过赤水河,脱离强敌。军委分工,由周恩来负责在次日拂晓前在土城架设浮桥
重庆巴国城
重庆巴国城
2023-03-01
城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巴国城街道红狮大道6号,紧临火炬大道,背靠渡口双山社区,占地350亩
证大当代艺术空间
当代艺术空间
2023-11-21
当代艺术空间地址:杨浦区军工路1436号101幢交通:翔殷路站地铁8号线电话:35120988
子路问津处与关津渡口
子路问津处与关津渡口
2023-08-30
子路问津处与关津渡口问津台位于县南5公里的关津乡关津集南首、106国道西侧,系春秋楚昭王为纪念孔子自楚及蔡使子路于此问津而筑。后湮。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知县王迁俊重筑,高数尺,周围砌以砖石,四面方而三丈,并建祠于台上,明末战乱后,片瓦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