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岗脚村古建筑群
2023-11-08
岗脚古民居位于苏仙区以北岗脚乡中部,俗称老岗脚,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古代民居。也是郴州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元朝古民居。岗脚古民居分布广泛,现保存完好的有70余幢,尤以老岗脚为主,荷叶塘、湾塘、云凤等地有部分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
2023-05-03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江都区大桥镇永济社区繁荣街,原系利用民国时期开明绅士刘厚宅第而设。当地人称为刘家大院。这座庭院建于清末民初,1938年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时,陈毅指挥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在此设立司令部
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2023-10-10
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2005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河北最美30景之一。2012年被命名为河北省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和河北省廉政教育示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2023-04-14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端的南腰界乡余家桶子。余家桶子系原清末秀才余兰城的私宅,为U字形瓦木结构大宅院,为木石结构的吊脚楼建筑,有明五暗七共12间房,占地599平方米。院内石板平整,厢房吊楼南北相对,两侧为青砖风火墙
洪安二野司令部驻地旧址
2024-01-13
洪安二野司令部驻地旧址位于秀山县洪安古镇老街东端。旧址为一楼一底四合院古式建筑,共有两厅八个房间,楼下是参谋长李达和政治部副主任张际春的住室,楼上是邓小平、刘伯承的住室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
2023-06-25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镇槟榔村。原为古氏宗祠,由乡绅古腾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开村先祖古琪胜而捐资兴建,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祠为硬山顶,三间两进布局,面积1602平方米。头进为砖木结构,两边有偏殿,天井两边有廊,后进为抬梁式木构架
槐岗村继善堂
2023-06-21
槐岗村继善堂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槐岗村继善堂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友联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
2023-04-05
友联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友联村虎尾坑事件发生年代:1931年友联红五军团司部旧址位于横江镇友联村虎尾坑赖氏香火堂。建于清中期,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二井三厅,面阔五间,二舍二横屋,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
金池革命旧址
2023-03-16
彬县金池革命旧址位于龙高镇金池村,是解放前中共彬县委员会、彬县县政府驻地。建国前,这里是中共彬旬工委、赤水县委、关中地委等党组织在彬县活动的中心,也是在这里,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陕甘宁游击队经常活动,在彬县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火种
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
2023-03-11
位于岳西境内的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最近被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3A旅游景区。该旧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祠。上世纪30年代,岳西天堂地区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农民革命——请水寨
扎木镇岗村
2023-09-29
扎木镇岗村,位于帕隆藏布江临近雅江的几字型拐弯处,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当地植被呈现明显的高山垂直分布特征。中文名:扎木镇岗村位置:波密县地形:高山峡谷地带农产品:天麻
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沙小学)
2023-06-21
黄沙小学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黄沙小学。其建筑物为三合土泥砖瓦木结构,白墙灰瓦硬山顶为主的上三下三普通围屋,始建于1939年,1940年落成。当时是黄沙小学的校舍,有教室5间、教师宿舍2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
中共金通支部、金通特支、金通区委旧址
2023-03-28
中共金通支部、金通特支、金通区委旧址,位于通化县光华镇中部的同心村西北3公里处的大青沟门迎门岔,距镇政府所在地光华村3公里。1933年10月27日,按照中共满洲省委指示,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渡辉发江南下,开辟南满新的抗日游击区
长岗岭村
2023-05-01
长岗岭村位于兴安灵渠至桂林、大圩古商道的中央,有小南京之美称。该村陈、莫、刘三姓居民依托地理优势经商发迹,清代民国时期成为桂林一带的富豪村,该村古民居的跨度、高度、宽度堪称桂林民居之首,古墓石雕的豪华气派、古商道的幽深完整也位居桂林之前列
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
2024-01-14
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含牌楼式山门、村公所、礼堂、办公楼(蒋经国旧居)等16处)赣南的中华儿童新村位于赣州城区东郊水东镇虎岗村,是当年蒋经国主政赣南时创办,于1943年6月建成开学,村中儿童最多时达1000多名,多为抗战时期无家可归的难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