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金秋银杏海洋乡、世界丹霞奇观、天门山玻璃栈道、 资江精华游、兴安水街、农家土鸡宴动车三天 相关特产共 6857
梅白鱼
梅白鱼
2023-09-14
梅白鱼:又名梅白鱼,定远池河镇至凤阳梅市广段池河中的特产。梅市地处定远、凤阳、嘉山三县交界处,因传统集市贸易而称梅市,又以三梅(梅姓、梅河、梅鱼)而著名。梅鱼,小者数寸,大者盈尺,眼珠晶亮头小身扁,色白肉嫩。尤以黄梅季节捕捞出水的梅鱼,会从鳞下流出串串乳汁般
道河千张
道河千张
2023-07-18
道河千张:澧县道河大岩厂的千张,质地细嫩,页片薄,筋丝好,口感佳,自明洪武大将张镇刺澧600余年来一直称誉湘鄂。将道河千张切成细蒜叶宽丝条,炖在肉、鱼、海鲜中,不断根、不糊汤,为城乡上等佳肴。将其晾三四成干切好,盐水浸两小时,晒干,可存储两三个月。上餐时用滚
吴庄饸饹面
吴庄饸饹面
2023-07-15
吴庄饸饹面:吴庄饸饹面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吴庄村的特色小吃。按一定比例在荞麦面里掺上小米面和榆皮面,是浚县饸饹面的独特之处。浚县饸饹面的做法:在一家面摊,一张木质的饸饹床架在锅台上,把和好的面塞入饸饹床的漏孔里,一名成年男子双手握住饸饹床的木柄用尽全身力气
沈岗油馍
沈岗油馍
2023-07-15
新蔡县顿岗沈岗村有一种著名的面食——沈岗油馍(也称顿岗油馍)。古往今来凡来到沈岗的人,必享其口福,赞为幸事。相传,沈岗在春秋时代是楚国令尹沈诸梁的别墅,东魏时,曾在这里设置过
羊场茶食
羊场茶食
2023-12-10
羊场茶食:羊场茶食黔西茶食早为清宫御点,由晚清宫廷御点师后代张女尼在黔西羊场秘授女徒张二和尚,后又传至羊场民间。其制作只要以上等糯米为原料,水泡40天,每三日换水一次,晾干碾成粉,拌水提成块,煮成蜂窝装,取出放石碓内搅拌至翻泡,按比例加野小豆根粉搅匀,铺于案
蕉岭黄坑茶
蕉岭黄坑茶
2023-11-12
蕉岭黄坑茶:蕉岭黄坑茶黄坑绿茶产于蕉岭县徐溪黄坑村。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银灰显霜,汤色清绿,香气醇浓,滋味某醇爽滑。据清康熙元年出版《镇平县志》记载,该村于1662年开始种茶,后经不断改进制茶工艺,成为有其传统的、香醇甘滑的黄坑茶。黄坑茶是众多饮料之中的佳品,
岭头单丛
岭头单丛
2023-11-11
岭头单丛:岭头单丛又名白叶单丛,原产地在以盛产岭头奇兰而著名的饶平县坪溪岭头村。这株茶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原来孤株孑立,生长于双峡山峡谷一块大石缝中,旁边银瀑飞泻,山谷终年去雾缭绕。该茶采摘期比其它品种早熟一个节令,绿叶微黄,朱边白腹,入夜折射星月清冽薄辉,
南县辣椒
南县辣椒
2023-10-28
大辣椒主产乌咀、明山头和中鱼口等乡镇;尖辣椒盛产牧鹿湖。南县辣椒具有味纯、色鲜、存放期长等特点。尤其是大辣椒,果大呈牛角形且较扁平,青熟时浅绿,老熟时色鲜红。肉心甚厚,微辣稍甜、味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菜蔬。
沔城莲藕
沔城莲藕
2023-10-18
沔城莲藕:沔城盛产莲藕,素有莲藕城之称。明代卢滋在复州(治所即今沔城)为官时,曾赋诗云:湖水平桥近古城,红莲花好镜申明。亭亭不受淤泥染,花与濂溪心共清。沔城莲藕尤以城东大小莲池中的最为著名。由于这里的莲花美,气味香,因此,东沼红莲便成了沔城优美的八景之一。沔
姚溪贡茶
姚溪贡茶
2023-07-09
姚溪贡茶:姚溪贡茶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新景姚溪一带的特产。姚溪贡茶十分耐泡,多次冲泡不会有白水味,香气自然,汤色微青,其味淳厚优雅,入口舌边回甜、齿间生风。姚溪贡茶是一个沿河地方优良茶种,主产于沿河北部姚溪一带,属苔茶类,茶叶主要特点:茶味清香醇厚、耐泡。据
蕨粉圆子
蕨粉圆子
2023-06-29
记得以前村里农民在挖茶棵或是冬闲时都会从山坡地里挖回一捆捆的蕨根,用水洗净后放在石槽内舂烂成糊状,然后装在一只白布
老河土花生
老河土花生
2023-06-17
老河土镇被称为全国花生第一。注册了漂花花生商标,2010年6月,漂花花生被认定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花生种植在老河土已有30多年历史,其中漂花营子种花生的历史最为悠久。漂花营子是老河土镇的一个村,总耕地
四龙庙牛心柿
四龙庙牛心柿
2023-10-15
四龙庙牛心柿:河南省渑池县段村四龙庙村的牛心柿种植历史悠久,在古代是送往朝廷的贡品,被称为贡饼。牛心柿个大、肉细、汁多、味甜、无核或少核,其形状牛心,皮薄味甜,故称牛心柿。平均单果重25O克,最大果重375克。脱涩吃脆酥利口,烘吃汁多甘甜,晒制的牛心柿饼,甜
娄烦莜面
娄烦莜面
2023-08-13
娄烦莜面:盖家庄:蘑菇、攸面。莜面靠姥姥是用手推的,要推好莜面靠姥姥,首先是一次性将开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莜面里,用手将面和好,和得不软不硬。然后揪一块和好的莜面用两手掌搓成饼状,放到石板上一只手的后掌去推,推出的靠姥姥又长又宽又白又薄又细腻。然后将推出的莜面片
柘坑梢梨
柘坑梢梨
2023-08-31
在《永康地景赋》中就有剖柘坑之梨,其甘似蜜之美誉柘坑梢梨盛产于童宅柘坑村。相传有一年,郑金大爷在叠稻草蓬时,无意之中将附近一枝梨树梢叠进去,到隆冬腊月拆篷时,梨梢上还生着几只果大如拳香气沁人的黄梢梨,他如获至宝,舍不得吃就拿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