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铁公祠 相关信息共 7291
毛泽覃旧居刘氏茂元公祠
毛泽覃旧居刘氏茂元
2023-08-05
毛泽覃旧居刘氏茂元位于长汀县四都镇楼子坝姜畲坑自然村,年代为19341935年。简介:建于清末,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二落一进,悬山顶,由门楼、雨坪、上下厅、左右横屋组成,占地面积480平方米
茶陵铁犀
茶陵
2023-06-10
茶陵犀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茶陵县城关镇,此犀具有铸造精良的艺术价值。犀体态匀称,形象逼真,700余年不锈不腐,充分反映了古代人民高超的冶铸技术。犀牛铸于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清同治《茶陵州志》:南浦犀亭在州城南
铁扒鸡
扒鸡
2023-06-21
扒鸡:扒鸡做法:带骨带翅膀鸡脯用酱锅煮熟,捞出后晾凉,用刀从中间一劈两开,再用刀平拍一下。生菜择洗干净。紫萝卜带皮煮熟,削去外皮,切成一分厚的菱形小片,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白糖、米醋浸泡备用。把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花生油(15克)和鸡脯煸炒,接着加绍酒、味精、
炎帝祠
炎帝
2023-10-03
炎帝坐落在宝鸡市区经二路西段的炎帝园园内。宝鸡市历史上的多处炎帝皆因战乱被毁,炎帝园内的炎帝是1993年8月重新修建落成并对外开放。门额上书炎帝故里四个金色大字,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于1993年中国宝鸡炎帝节之际所题
铁城亭
城亭
2023-05-24
城亭始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现存为1982年在原址重建的建筑。1938年冬,省长吴城拨款修葺保护燕喜古迹,校长杨芝泉兴建了城亭并把多难兴邦碑置于亭中。文革期间城亭和石碑被破坏
盂县大铁钟
盂县大
2023-07-06
钟大钟(第一批省保)时代:宋地址:盂县长池镇藏山村东原为盂县县城内西寺大殿之物,后移至大王庙保存,现悬挂于藏山南洞钟亭。宋宣和六年(1124年)铸。高210厘米、口径286厘米、围长900厘米、壁厚4厘米,重约2000公斤。龙纽身躯盘曲成环状
南岳铁佛寺
南岳佛寺
2023-11-08
南岳佛寺佛寺原名报国寺,又名佛庵,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它位于烟霞峰麓祝高岭,在今邺侯书院上约一华里。寺以原有大佛而得名。佛为接引佛,重达万斤,是明代铸造的。现在的寺舍是1914年重修的。寺前有多株白玉兰,盛夏花开,香芳数里
铁佛无籽西瓜
佛无籽西瓜
2023-06-28
佛无籽西瓜:濉溪佛无籽西瓜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佛镇的特产。濉溪县佛镇有30多年种植西瓜历史。近年来,该镇以道口村、佛等7个行政村建立了万亩无籽西瓜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该镇西瓜品种优良、个头大、沙瓤、皮薄、口感好,为国家认定的福蜜牌绿色食品。
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制药厂旧址长森公祠
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制药厂旧址长森
2023-08-05
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制药厂旧址长森位于长汀县四都镇渔溪村,年代为1933年。简介:建于清代,坐西北朝东南,二进三落,土木结构,由门厅、前围屋、内雨坪、上中下厅、两个天井及左右各一排横屋组成,占地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60平方米
铁塔山铁塔
塔山铁塔
2023-03-28
塔山铁塔,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东五华里农民村铁塔山上。中文名:塔山铁塔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农民村简称:塔山又称:塔山直径:2.5米高:0.77米
福铁都督墓
都督墓
2023-06-06
都督墓位于南安市康美镇福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林贤墓,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坐南朝北,三合土构筑,平面呈风字形,面宽约50米、进深100米。墓碑刻皇清海坛总兵、左都督、荣禄大夫加赠太子少保,林暨一品夫人章氏封茔
开封铁犀牛
开封犀牛
2023-08-27
犀牛在开封北门外2公里的辛庄回龙庙内,是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所铸造。由于当时黄河水患连连,故铸此物镇水。明末的水灾,将庙宇冲毁,犀牛亦遭淹没,一直到清顺治年间人们才将它挖出。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庙宇,名犀牛镇河庙,将犀牛置于庙内
荷花铁雀
荷花
2023-12-17
荷花雀:荷花雀是连云港市沿海地区特色菜,也是连云港的当地久负胜名的名菜,属于苏菜。其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雀放入钵内,加绍酒、精盐、葱姜汁拌匀腌渍10分钟,取出,拍上糯米粉。锅置火上,舀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雀炸透捞出,稍凉,再将雀重油炸至酥脆,捞入
滕州铁牌坊
滕州牌坊
2023-08-25
滕州牌坊始铸于清朝乾隆壬戌年(1742)年,铸成于乾隆丁卯(1947)年。1966年因破四旧,这个经历220多年的牌坊消失在历史长河里。3月29日,记者慕名来到家住龙泉苑小区的耄耋老人刘康世家中,了解有关牌坊的故事
铁坑殿
坑殿
2023-10-26
坑殿,位于福建北部政和县杨源乡,距离杨源村2公里。坑殿顾名思义背靠了高耸的坑山,面积很小,只有半亩见方,却建有大殿、下殿、偏殿及一个古戏台。从坑山蜿蜒而下的泉水,迂回于圣殿古戏台下,千百年来浪花激荡,编织着同源同根的闽台文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