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铜钟寨 相关信息共 2867
铜钟寨
铜钟
2023-03-06
铜钟位于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距离县城9公里,景区面积约45公顷。景区交通十分便利,X344线贯通于景区境内,沈江公路直通景区,并与国道323线相连。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奇峰峭拔,祥云常绕,风光绝美,是始兴名胜十景之一。
铜钟柿子
铜钟柿子
2023-10-21
铜钟柿子:铜钟柿子是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铜钟乡的特产。铜钟磨盘柿果色艳丽,果色为橘黄色,果味甘甜,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赞美,曾有色胜金依,甘逾玉液之美誉。柿子是铜钟乡的传统优势品种,既得市场青睐,也深得老百姓喜爱。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形成了铜钟柿子独有品质和文化
紫铜钟
铜钟
2023-08-27
铜钟,又名宋铜钟,原挂县城东关太平兴国寺内,与太平兴国寺塔同为该寺重要设施和组成部分。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岁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铸,咸平三年四月十七日悬挂。铜钟身高五尺五寸,围一丈一尺,厚二寸五分,八齿。形式浑厚,工艺精良
南京明洪武铜钟
南京明洪武铜钟
2023-11-03
南京明洪武铜钟明洪武铜钟为紫铜浇铸,高3.65米,口径2.3米,底边厚0.17米,重23000公斤。钟的顶部铸阳纹莲瓣一周,提梁上饰以云纹和波浪纹,上铸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铭文。大钟质精形美,声音宏亮
丹阳唐中和铜钟
丹阳唐中和铜钟
2023-05-20
丹阳唐中和铜钟中和铜钟原系丹阳城内南大街普宁寺法物。中和铜钟高2.14米,厚0.11米,口径1.41米。口沿铸以宽廓,唇六曲,钟体黑幼绿,分三段浇铸,痕迹清晰;凸铸旋纹和竖向线条将钟体分成八个部分,腰箍上下各四,内铸矩形和梯形几何纹样,布图简朴大方
宝室寺铜钟
宝室寺铜钟
2024-01-12
宝室寺铜钟,国家一级文物。原为古鄜州(现名富县)宝室寺梵钟,铸造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以诞生最早而享誉天下第一古钟的美称。铜钟高1.55米,腰围4.20米,重三千斤(折现在1800公斤)。大钟的肩部镂饰象征佛教清净界的展瓣莲花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
2023-09-06
南汉铜钟,为南汉太监吴怀恩出资于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所铸,原置于感报寺内,后放置于光孝寺(大雄寺)冰月阁。民国20年(1931年)移至中山公园晨钟亭内,曾作为市民报时用。铜钟呈垂铎形,兽首,高120厘米,口径56.7厘米,重250公斤
鸡应寺铜钟
鸡应寺铜钟
2023-08-09
鸡应寺铜钟,又名天宁寺铜钟,现存上饶东岳庙内。钟呈圆桶形,高283厘米,直径170厘米,厚12厘米,重4.12吨。顶部有双龙装饰挂首,下部外撇,底沿为倒莲花瓣状,周身刻铭文及捐助者姓氏和款物。最初属五代信州剌史周本所铸,初重2400斤
佑民寺铜钟
佑民寺铜钟
2023-05-15
佑民寺铜钟(钟楼)位于南昌市环湖路37号(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宿舍)院内小花园东南角。佑民寺铜钟系南唐大将林仁肇(南唐南部留守、南昌尹,后被后主毒死)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铸,重10,064斤,高七尺,围长一丈四尺八寸,铸有南唐乾德五年太岁丁卯重铸字样
泰州南唐永宁宫铜钟
泰州南唐永宁宫铜钟
2023-07-20
泰州南唐永宁宫铜钟南唐永宁宫铜钟据传为南唐所建永宁宫前钟楼的遗物,后被悬挂于明洪武年间钟楼上。铜钟用青铜铸成,外表呈青绿色,有光泽,造型精巧,纹饰华丽,线条明晰,布局严谨,排列有序,给人以古雅、匀称、庄重、壮观之感
普照寺贞元铜钟
普照寺贞元铜钟
2023-10-09
普照寺贞元铜钟普照寺贞元铜钟原为县城普照寺法器。据史书记载唐德宗贞元7年就已存在(791年)。南宋时,金侵占宁州,贞元年间重铸铜钟,悬挂于钟楼内,以震幽冥。钟高2.2米、厚0.1米、口径1.5米,重达7700斤。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淮安金天德铜钟
淮安金天德铜钟
2023-05-26
淮安金天德铜钟金天德大钟铸于金代天德辛未年(1151),本为邳州阳山寺法器,不知何故来淮。金天德铜钟高1.98米,底口径1.32米,厚8厘米,重1.75吨。钟身呈圆柱形,钟钮造型为连体双龙,身上披挂鳞甲,四足撑立
治平寺天圣铜钟
治平寺天圣铜钟
2023-10-08
治平寺天圣铜钟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治平寺。寺院已毁,不知原址,仅存钟。抗日战争时期,钟移至东门楼,用为报警,解放初期迁至柳湖。1981年移宝塔院(现区博物馆)建亭保护。钟为北宋天圣七年(1029)铸
容县开元寺景子铜钟
容县开元寺景子铜钟
2023-09-03
唐开元寺景子铜钟唐朝贞元十二年(796年)铸造,距今一千二百多年了,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高1.83米,身围3.25米,口径1.09米,重3500斤(古制)。钟正面雕有贞元十二年岁在景子十二年廿二日巳酉当道经略使守容州剌史兼御史中承房孺复与幕府及诸大将等于
二郎山明代铜钟
二郎山明代铜钟
2023-10-07
原悬于岷县城内钟楼,清代兵燹钟楼被毁,该钟移存于宣道会。1945年移至岷县二郎山,修亭悬挂以报时至今。铸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通高1.65米,口径1.23米,壁厚8—10厘米,钟身上下饰两组六格三线方格纹,方格内铸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