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铜鼓县摩崖石刻群 相关景点共 981
冲相寺摩崖造像
冲相寺摩崖造像
2023-09-17
冲相寺摩崖造像,又称定光崖石刻,在广安县肖溪镇。崖刻四层,有大小佛像百余尊,上层正中为定光佛,又称太阳菩萨。定光佛高四米,北饰日月佛光,太阳普照时,会发出一种光芒来,当地人称之为吉芒。文革时,石刻除定光佛外其余小佛像都遭到破坏
太平塘摩崖题刻
太平塘摩崖题刻
2023-06-10
太平塘摩崖题刻位于利川市都亭街办事处连二塘村。刻于鄂西南邻近四川要道旁的绝壁上,因该地自古有两口相邻的水塘而得名连二塘。幅面高5米,宽4.8米。阴刻楷书,中书太平塘3字,字径0.8米见方,右上角书太平年3字,字径0.2米见方
大峪沟摩崖造
大峪沟摩崖
2023-12-01
大峪沟摩崖造像位于房山区张坊镇,距房山城西南约40公里,在面朝南的青石断面上,有造像两龛,右侧一龛高0.88米,宽0.98米,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坐像,两侧各为其弟子或金刚力士,顶部为二飞天,共有造像9尊,龛的两侧有题记,左侧一龛高1.7米,宽O.85米
鹰石山摩崖石刻区
鹰石山摩崖石刻区
2023-06-24
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鹰石山摩崖石刻区位于森林公园的龟埕西部,占地500多亩。鹰石山满山翠绿,四季常青,青山绿树之间散见高低大小、形状各异的花岗岩。现有石刻1300多幅,是全国最大的石刻区。其中有沈鹏、胡少昂、陈大羽、朝磊等名家书法
翠阴洞摩崖题记
翠阴洞摩崖题记
2023-04-03
翠阴洞摩崖题记位于瑞安市汀田镇,年代为宋至民国。这里记录着从北宋到民国时期浙江历史名人到此游历时留下的题诗、题记、题名,共有25处,710字,被列为浙江省级重点文保单位。题记以宋、明为主,题刻中楷、隶、行、草、篆各体皆具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2023-05-09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立于北周闵帝元年(557年),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湾山摩崖石刻
连湾山摩崖石刻
2023-06-26
连湾山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平沙镇连湾山。在该山东麓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氛息两个大字每字宽0.5米、高0.7米,阴刻行书。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香山知县田明曜所撰的一题纪功石刻,石刻宽2.2米、高0.9米,阴刻楷书,共213字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2023-12-04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潼南大佛寺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始建,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改称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庙高33米,梯台状,佛阁七层,层层飞檐高翘,皆覆琉璃瓦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2023-08-01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现存唐(618年—907年)至民国(1912年—1949年)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
盖平山摩崖石造像
盖平山摩崖石造像
2023-08-14
盖平山摩崖石造像,位于莱州市柞村镇东朱宋村东北约2.5公里的盖平山面南的崖壁上,其北、东、南三面,山体环抱,石造像正南方为一宽敞平台,是一处寺庙遗址。东面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从寺庙遗址南的沟壑中自东向西流过,石造像的西南方为人工筑成一个小型水库
燕喜山摩崖石刻
燕喜山摩崖石刻
2023-06-17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风景名胜区燕喜山内。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
两岭口摩崖石刻
两岭口摩崖石刻
2023-05-11
两岭口摩崖石刻在两岭口村东北阿牟院遗址,东侧的一块长4.5米、高2.5米的巨石上,雕刻石龛54个,佛像56尊,左侧刻有大定十一年(公元117年)岁次辛卯,是河北省首次发现的有具体纪年的金代石刻,为研究金代石刻艺术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标尺。
竹仙洞摩崖石刻
竹仙洞摩崖石刻
2023-06-26
竹仙洞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湾仔镇竹仙洞水库。镌刻在岩石上的有鸿翔鹤聚、登高望远、洞天福地等14题题诗、题字、题记。鸿翔鹤聚4字,阴刻楷书,每字约1.60×1.30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登高望远4字,阴刻楷书,横写,每字0.95×0.74米,无款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
2023-09-18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
高景关摩崖造像
高景关摩崖造像
2023-09-16
高景关摩崖造像位于蓥华镇雪门村,凿于清代。石窟坐南向北,分布于石崖龛室内,第一龛室高1.82米、宽3.5米,距地表0.3米,造像21尊,造像高0.24米,均结跏跌座,双手合十于莲台上。第二龛高0.7米,宽4.5米,为一佛二弟子侍立,高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