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锦州5家文博单位 入选东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联盟 相关景点共 7500
西藏革命展览馆
西藏革命展览馆
2023-05-07
西藏革命展览馆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前东侧,于1964年开始筹建,第二年8月25日建成。包括中央大厅和9个展览室,陈列面积4500多平方米。正门上方有题书西藏革命展览馆七字。馆内藏有照片、图表、模型、塑像、实物展品等数万件
兴国革命纪念馆
兴国革命纪念馆
2023-08-14
兴国革命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红军路5号,是县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筹建于1958年冬,1963年11月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1976年中宣部批准筹建毛泽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1977年正式对外开放,隶属兴国革命纪念馆
大悟县革命博物馆
大悟县革命博物馆
2023-04-06
湖北省大悟县革命博物馆,下设有宣化店纪念馆和白果树湾纪念馆。大悟县革命博物馆,陈列一至三厅为大悟县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史实展示,四厅为徐海东大将生平事迹展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博山青龙山
山青龙山
2023-03-15
青龙山在山源泉镇政府驻地南五华里处,与泉河头村隔河东西相望。《续修山县志》载:青龙山,县东南五十里,淄水东涯,中有青龙洞,下即泉河头。孙中山战友山籍民主革命人士蒋洗凡有诗云:一山飞峙大河东,疑是蚊龙游太空,滚滚源泉流不尽,水光山色画图中
临潭县革命纪念馆
临潭县革命纪念馆
2023-10-07
临潭县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91年,位于临潭县新城镇,隶属于临潭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
2023-06-29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高州城西观山西侧,建于1959年10月。为纪念革命民主时期,在高州地区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献躯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陵园总进深90.5米,面阔25.4米,共分陵门、陵碑、陵墓三个区
山门革命烈士墓
山门革命烈士墓
2023-11-19
平阳山门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西区的革命中心,被敌人称为赤色中心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西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优秀儿女,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被抓被杀上千人,被拆烧民房1000多间,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烈士就有117名
瑞金革命遗址
瑞金革命遗址
2023-11-13
瑞金革命遗址,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西麓的瑞金市。包括叶坪、沙洲坝等地的旧址和纪念建筑物共15处。中文名:瑞金革命遗址地理位置: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红区运动休闲旅游骑行道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开放时间:08:3017:00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景区
河北省园博园
河北省园
2023-05-11
河北省园园位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主轴线中心位置,南距滹沱河3.2公里,西距正定县城1.5公里,占地约1200亩。为满足园会办展需要,园园被划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分别为主入口广场、燕赵园、社会园、专类园、康体园、滨水景观区、山体休闲区
兴国革命旧址
兴国革命旧址
2023-08-13
兴国革命旧址位于江西省兴国县。兴国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时全县23万人有8万多人参军参战,牺牲2.3万多人。主要革命旧址有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旧址、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中共江西省委旧址、江西省军区旧
东北坞盐业遗址群
东北坞盐业遗址群
2023-08-19
东北坞盐业遗址群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东北坞村周围,小清河穿越其北部,2009年6月2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宽约2500米,总面积约875万平方米
永嘉县革命烈士陵园
永嘉县革命烈士陵园
2023-11-18
永嘉县是革命老区,这里曾涌现出许多革命先烈。1955年永嘉县人民政府在永嘉县沙头镇的龙头山修建了永嘉县革命烈士墓,后经多次重修,形成现在的烈士陵园。陵园背靠龙头山高峰,面对楠溪江宏伟的引水工程大坝,前低后高,长55.5米、宽40米,计2220平方米
圳下革命旧址群
圳下革命旧址群
2023-08-13
圳下革命旧址群(含圳下战斗旧址,圳下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罗福嶂会议旧址),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圳下战斗旧址位于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为刘氏宗祠(恭安围)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
2023-05-22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中国魅力城市北国江城吉林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内。吉林市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市人民政府为纪念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于1954年在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内修建了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
闽东北廊桥
东北廊桥
2023-08-03
东北廊桥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县和武夷山市等地。千乘桥位于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始建于南宋末,明末被水冲毁,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嘉庆十四年(1809)又被洪水冲毁,嘉庆二十五年(1820)再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