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长沙城南书院 相关信息共 3249
敬敷书院
敬敷书院
2023-03-31
敬敷书院: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清代安徽办学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层次最高的官办书院,始建于清顺治九年,旧址位于安庆师范学院校园内,占地8000多平方米,有5000多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群,安庆师范学院按照原来的面貌重新修复。
长沙烧烤
长沙烧烤
2023-11-04
长沙烧烤:长沙美食烧烤每个城市的烧烤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长沙的烧烤也是。最关键的,长沙的烧烤一定是够辣,不然无辣不欢的长沙人怎么下得了口。夏天是吃烧烤的最佳季节,烧烤搭配啤酒也是招牌组合,何况一个月后的世界杯,还有什么比边看球边吃烧烤更爽呢?
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
2024-01-11
雄村的桃花坝、桂花厅、八角亭和竹山书院,彼此映衬,蔚为壮观,自清乾隆以来,为古歙一大胜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历史背景这些建筑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为户部尚书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为盐商,至曹堇饴时,已成豪富
衡山邺候书院
衡山邺候书院
2023-06-11
在南岳衡山有两个邺侯书院。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山下的邺侯书院原建于集贤峰麓,为宋宝庆年间(1225一1227)由转运使张嗣可就南岳书院原址改建而成。因为旧书院为李繁纪念其父邺侯李泌所建,故以邺侯为书院
雯峰书院
雯峰书院
2023-08-10
雯峰书院,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饶家堡,为明代史学家、教育家饶秉鉴(号雯峰)于明朝成化六年所建,占地5032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厅,建筑古朴典雅,山水楼轩相映,为明代江西有影响的书院之一
满朝荐书院
满朝荐书院
2023-06-16
满朝荐书院原名满公祠,清道光年间乡民为纪念明代名臣满朝荐而复修,座落于麻阳兰里镇,距县城14公里。书院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距今将近400多年历史。因年久失修和大水冲毁,曾经先后3次修复
董劝书院
董劝书院
2023-06-18
董劝书院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37年)。该院是悬山式四合院,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中文名:董劝书院地理位置: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所处时代:清朝占地面积:1894.2m²保护级别: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2024-01-11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
云山书院
云山书院
2023-11-08
云山书院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宁乡县城西45公里之水云山下,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县人浙江按察使刘典为便利县境西部学生入学而倡建.宅地雄伟巍峨,建筑古朴大方,占地7200平方米。有讲堂﹑文昌阁﹑先师堂等,原建共有房屋158间
长沙米粉
长沙米粉
2023-12-05
长沙米粉:长沙米粉是湖南省传统的美食,属于湘菜系。是长沙市民最爱的食品之一。以米粉,榨菜丝,肉丝,盐,味精,酱油,杂骨汤,干椒粉,葱花,熟猪油等制作而成。长沙人喜欢吃米粉,米粉分圆粉跟扁粉两种,长沙市民大多偏好食扁粉,因为扁粉比起圆粉来优势就是比较容易入味,要
长沙臭豆腐
长沙臭豆腐
2023-11-03
长沙臭豆腐:长沙的名牌小吃臭豆腐是一种独具风味的食品,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是它的最大特点,不少外省人品尝后都赞不绝口。长沙的臭豆腐要数百年老店火宫殿炸得最好,外焦微脆、内软味鲜,100多年来,进火宫殿的人没有不吃臭豆腐的。毛泽东当年在长沙求学时,臭豆腐是他非常喜
长沙茉莉花茶
长沙茉莉花茶
2023-11-03
长沙茉莉花茶:长沙毛尖茉莉花茶有独特的风味,其条索紧结,茶叶浓醇,花香鲜灵,纯正持久。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耐冲泡,饮后满口留香,为花茶类的佼佼者。长沙产茶叶和茉莉花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长沙府志》即有杂货之品曰茶,(贡)岁进茶芽六十二斤的记载;清嘉庆
长沙米粉
长沙米粉
2023-11-03
长沙米粉:长沙米粉不像桂林米粉那么出名,可是有自己的特色,是长沙市民最爱的食品之一。长沙人喜欢吃米粉,米粉分圆粉跟扁粉两种,长沙市民大多偏好食扁粉,因为扁粉比起圆粉来优势就是比较容易入味,要知道米粉本身是没有任何味道的,全靠汤来调味。所以汤头是一碗米粉的关键。
白石书院
白石书院
2023-06-11
白石书院位于汝城县外沙乡外沙村,时代为宋,类别为古建筑。白石书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延伸3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至40米处
青云书院
青云书院
2023-04-09
青云书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389号,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当时广州府、肇庆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为参与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城参加科举考试、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务时提供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