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旧址
2023-04-07
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旧址位于唐河县祁仪乡杜门楼村,时间为1945年10月。2017年5月5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旧址被公布为唐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
2023-04-04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
傅营六地委驻地
2023-09-23
傅营六地委驻地位于县城西北32公里柳西乡傅营庄。1946年11月底,决定成立豫皖苏军区。1947年10月12日,豫皖苏军区党委根据中原局变淮河为内河,使平汉路东西连成一片,并使豫皖苏与鄂豫皖确实相接的指示,决定成立六分区、六地委
刘邓大军伤病员驻地旧址
2023-07-28
刘邓大军伤病员驻地旧址位于汤家汇镇瓦屋基村燕喜湾,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刘邓大军伤病员驻地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南、北各3米,东、西各1米
《川南工农劳苦大众目前斗争纲领》
2023-09-15
《川南工农劳苦大众目前斗争纲领》位于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外5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汤顺伦房屋约6米,南至胡绍远自留地约8米,西至胡太良房屋约7米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
2023-08-21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位于槐荫区经六路纬九路38号、省物资局院内北部,是一座砖混结构带有半地下室的现代建筑。建筑坐北面南,占地面积673平方米,地面以上为三层半,地下半层;东西长51.1米,南北中部宽15.5米,两侧宽12.4米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交通站旧址
2023-06-17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交通站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村民小组,是一座泥砖民房。1941年10月,国民党顽军进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力转移外线作战,留下小部队和抗日自卫队在大岭山坚持内线作战
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交通站旧址
2023-06-21
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交通站旧址位于广东省梅江区三角镇坜明村乔琳公祠,是三堂四横一附杠结构的客家围龙屋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0亩,是梅江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乔琳公祠走出了以张荣娇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青年,为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址群
2023-08-09
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址群(王成佑宅、02号、04号、22号民宅)位于婺源县,时代为1931年。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址群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
新田径游击队活动点旧址
2023-06-19
新田径游击队活动点旧址位于连平县上坪镇中村村,是山区里的几个山村小屋,北与江西交界。1945年11月,东纵三支队挺进九连山决定分散活动后,支队政治处主任陈一民、第一大队队长邓发率领一个游击小分队30余人迂回于九连山区,后进入上坪开辟革命活动新区
东江游击队罗浮山牺牲烈士纪念碑、纪念亭
2023-06-21
东江游击队罗浮山牺牲烈士纪念碑、纪念亭位于博罗县长宁圩西后背山坡上。碑、亭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纪念碑座呈四方形,碑身呈锥式。高6.8米,碑的正面镶刻中国共产党广东东江游击队罗浮山牺牲烈士纪念碑22个字。纪念亭位于纪念碑的正前方五六米处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
2023-08-07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位于修水县义宁镇凤凰山路136号。1927年8月初,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奉命由武汉赴南昌参加起义,因南昌起义军已南下广东,遂改变行动计划,将部队开至修水、铜鼓一带休整待命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2023-11-19
1947年冬,中共平阳县委决定在平西区创办一所游击队后方医院。平西区委经过讨论,把医院办在怀溪乡的小岭和樟树坦2个山村。怀溪山高林密洞多,便于隐蔽。穹岭、小岭和遥岭通向珊溪、双桂、周山下等山区,连接青景丽游击区,接应和撤退都很方便
东北抗联遗址纪念地
2023-05-23
2003年7月26日,磐石市松山镇和磐石市民政局联合创办东北抗联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松山镇位于磐石市东南部,是一个山区小镇。1932年,磐石蛤蚂河一带中朝农民举行了反日大,在中国0的领导下组建了磐石、桦甸、伊通、双阳工农义勇军,通称磐石游击队
扶眉战役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六军高望寺驻地遗址
2023-04-16
扶眉战役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六军高望寺驻地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高望寺小学附近。1949年7月12日,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6军攻占扶风午井镇。军指挥部设在镇里的高望寺小学。高望寺始建于唐末,盛于宋初。原面积30余亩,大门左侧植唐代楸树一棵,右侧植宋代槐树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