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闽北五一近郊游 〉目击延平溪源 邵武金坑 浦城大水口…… 相关特产共 5764
水口白菜
水口白菜
2023-11-07
水口白菜:水口白菜是开平市水口镇著名传统特优产品,已有300多年历史,其特点是:矮脚、茎肥、菜叶呈匙羹状,茎白叶色深绿,形似花瓶、叶绿素、维生素含量丰富,清甜爽口。水口白菜干除内销外,还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水口白菜是是在变异的白菜中通过筛选、提纯,自留种子繁
大俱源京笋干
京笋干
2023-06-26
京笋干:京笋干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村的特产。京笋干,笋质柔厚,美味可口,享有寒士山珍之誉。京笋干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商界行家通称香笋干,历史上远销京、津、沪及省内杭、宁各地,深受顾客喜爱,誉满浙西,名传大江南北。
水口腐乳
水口腐乳
2023-11-08
水口腐乳:水口腐乳是开平市水口镇特产,历史悠久。它是用豆腐作原料,经过发酵、加盐、加料等工序制成。特点是酥化、咸度适中,香味诱人,是佐餐的极好小菜,也可以作为烧菜佐料,使烧出来的菜味更加可口(开平)历史已有113年生产历史的水口广合腐乳驰名中外,远销港澳台、欧
邵武小瓜子
邵武小瓜子
2023-09-16
邵武小瓜子:小瓜子邵武小瓜子一头溜圆一头尖,中心鼓起,壳儿黑亮且薄,仁儿厚而白。打籽西瓜具有个小(一般1.5公斤左右)、花皮油亮且薄、产子多的特点,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炒熟的小瓜子黑褐色,油壳,味道香,好磕。吃邵武小瓜子,还未入口就能够感受到一股特别的酥香味
后水口生姜
水口生姜
2023-10-11
水口生姜:莱西市店埠镇后水口村共有527户,1708人,耕地2800亩。该村土肥水足,历史上有种植姜的传统,目前全村姜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1%,成了远近闻名的姜种植专业村。2003年,该村两委利用生姜市场行情好转的时机,因势利
邵武包糍
邵武包糍
2023-06-29
邵武包糍: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参入大量野外摘来的一种叫做水曲的小草(学名:鼠麴草)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再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
邵武红米
邵武红米
2023-06-29
邵武红米:邵武红米邵武市晒口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近年来红米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了吃货们的青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红米中富含的微量元素锌、铁、硒、钙等含量比普通稻(白)米高0.53倍,能够有效改善营养性贫血,增强免疫力,同时还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
水口鹅煲
水口鹅煲
2023-06-28
水口鹅煲:水口鹅煲是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水口镇的特色美食。水口鹅煲是以农家散养的2—3年年龄土鹅为主料而制成的,有益气壮阳、和胃止渴、止咳化痰等作用。水口,一座千年小镇。鹅煲,一种菜肴制作。合在在一起,便是来安四大特色菜肴之一。鹅煲,顾名思义,主要以原生态老鹅为
延陵大葱
陵大葱
2023-10-16
陵大葱:焦作最有名的陵大葱修武县陵大葱,是以修武县王屯乡的薛陵、贾陵、张延陵、郜陵、王陵、夏陵、祝陵、芦陵、李陵等九个自然村为主要产地。大葱的特点是脖短、头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最大者,一棵竟有1.8斤重。一刀切下能自动崩开形成花状。细
延陵丝瓜
陵丝瓜
2023-09-19
陵丝瓜:陵丝瓜是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街道陵社区的特产。陵社区出产的瓜品,不仅卖相好,而且味道佳,受到许多市民的热捧。陵丝瓜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陵在泉州名气可是响当当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煮后不发黑、入口细嫩无粗糙感,菜农们还说:从外观上看,
邵武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
2023-09-16
邵武碎铜茶:邵武碎铜茶产地范围为福建省邵武市现辖行政区域。将一小撮茶叶放入嘴中,再将一枚普通的古铜钱一起放入咀嚼,几分钟之后,一枚完整的铜钱便成为闪闪发光的碎片。日前,记者在邵武市茶叶市场亲眼目睹了这一神奇的场景。展示碎铜过程的茶叶市场总经理王中全介绍说,他已
延龄草
龄草
2023-10-19
龄草:原始苍莽的神农架,有中草药王国之称。中药资源有2023种,神农架野生中药材,有天麻、龄草、重楼、猪苓、鸡爪黄连、冬花、柴胡、桔梗、旱半夏等。
延泉黑猪
泉黑猪
2023-10-31
泉黑猪:产于桃源泉。泉黑猪外形具有号筒嘴、螳螂颈、蝴蝶身、鲫鱼肚、鲤鱼尾等特点。这种猪具有早熟易肥,蓄脂力强、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的特点
居延密瓜
密瓜
2023-06-16
密瓜:居密瓜居密瓜产自神奇的内蒙古西部大漠边关额济纳旗,这里干旱少雨、光热充足、昼夜温差,是密瓜生长的理想境地。所产密瓜除个大、形美、色鲜外,尤其以含糖量高、口味纯而著称。远离都市的优越环境使密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受任何污染,病虫少、无残留又使其以绿
水口钮丝面
水口钮丝面
2023-11-26
水口钮丝面:水口钮丝面产于大宁河畔水口镇,清朝上贡珍品。因空心、细腻、味美、细白如银丝、回锅不烂而得名,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手工制作,做工考究,有合面、盘案、上筷、上厢、上架、切装等复杂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