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基督教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旧址
2023-03-19
基督教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旧址位于东单北大街21号圣经会是一个专门印刷发行基督教圣经的机构,虽不是基督教的一个宗派,却是传播基督教必不可少的机构。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美国圣经会委托在华传教士印发中文圣经
中央苏区闽西虎岗保卫战旧址(永平桥)
2023-08-05
中央苏区闽西虎岗保卫战旧址(永平桥)位于虎岗镇虎东村,年代为1930。中央苏区闽西虎岗保卫战旧址(永平桥),位于虎岗镇虎东村木坑入口处,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嘉庆三年增修。该桥占地140平方米,南北走向,单孔石砌廊桥,横跨于自西向东流的永定河上
莲花嘴红四方面军第五分医院旧址
2023-09-19
莲花嘴红四方面军第五分医院旧址位于平昌县得胜镇莲花村,年代为193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莲花嘴红四方面军第五分医院旧址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山门前平台边沿,西、南面房屋墙基石处向外延伸15米,北至贤住房基石以内为保护范围
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
2023-05-15
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位于长沙市浏阳市永和镇永宝村(原石江村)。1930年7月27日,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何键调集所有的部队,在蒋介石、何应钦的援助下,从南北两路夹击长沙。红三军团鉴于形势严重,8月5日主动撤离长沙,向平江、浏阳方向转移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2023-04-28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位于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一个建于半山腰的小院建筑,院内有东西两排,每排4间瓦房,院子四周有围墙.曾于1940年4月~1942年5月,作为增城,龙门,博罗三县中共县委所在地,主要领导增城,龙门,博罗等地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广东东江地区抗日斗争
培道中学校广州旧址建筑群
2023-04-27
培道中学校广州旧址建筑群,年代为1928年,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址:越秀区东山街道烟墩路28号。1888年,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容懿美女士(MissEmmaYoung)被获派来华开办女子教育,因当时的女性大多未有机会进学堂读书,而且未接触过基督教
开建县于村乡农会旧址
2023-06-26
现今,于村乡农会旧址是开建县大革命时期开展轰轰烈烈农动的见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龙川游击武装活动旧址(南粤庵)
2023-06-19
南粤庵——龙川游击武装活动旧址位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南粤庵。1939年夏,茅輋村建立党支部,书记曾开明,曾观月、曾毅夫分别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他们以茅前小学为党组织活动据点,并以小学教员公开合法身份,从事地下党的活动
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旧址
2023-08-06
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旧址位于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1932年4月,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形成,车本村成为革命中心区域。1934年后,该建筑先后成为红三团、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中共靖和浦县委、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驻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旧址
2023-08-05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旧址,位于龙岩市和平路62号,松涛山下的原市政府大院内,与中山公园毗连,系1927年时任福建省防军混成第一旅旅长的军阀陈国辉所建。该楼为单体骑楼式砖木构二层洋楼。平面呈方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61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
红军第11军32师成立旧址
2023-07-28
红军第11军32师成立旧址1929年5月9日立夏节起义队伍会师班竹园朱氏祠,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部也设于此。朱氏祠建于清雍正年间,坐北朝南,原为朱氏宗祠,有三进大殿加两边厢房,共二十九间,青砖小瓦结构
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
2024-01-13
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白云村芦尾自然村。外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红军第2支队的频频出击,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动。特别是1930年12月中旬,陈天章率部攻克梅洋地主豪绅江某炮楼,将江抓获镇压后
鄂豫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及特委旧址
2023-08-31
鄂豫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及特委旧址是1929年11月20日在柴山保地区胡子石召开中国共产党鄂豫边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旧时地址。
游上饶:江西弋阳县方志敏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介绍
2023-08-29
游上饶:江西弋阳县方志敏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介绍:方志敏(1900—1935),江西弋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动领袖,江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赣东北革0据地及闽浙赣革0据地的创始者,中国工农红十军的主要创建人。方志敏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弋阳县城北面峨眉
抗日战争时期后东特委兵工厂旧址
2023-06-19
抗日战争时期后东特委兵工厂旧址位于龙川县紫市镇嶂红村南客寮张屋。抗日战争爆发后,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在老隆成立。后东特委成立后,贯彻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依据东江抗日后方国统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