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阳岐严氏祠堂 相关信息共 7500
吴阳沙螺
沙螺
2023-11-05
沙螺:沙螺,学名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传说古代越国的范蠡和西施嬉游于五湖后,入鉴江河口,唾液而生。沙螺在清朝为贡品,因产于鉴江河口与海水交汇地方,咸淡水交融,肉质细嫩,美味可口,它还有滋阴降火,泌心润肺之功效,是广东有名的特产。其中吴沙螺最有名。吴沙螺
潮阳洪氏祖祠
潮阳洪祖祠
2023-04-09
北洪祖祠三瑞堂址在灵山风景区左侧。唐工部尚书、朝请大夫洪大丁,任潮州刺史期间,常到州内各地视察,见潮阳灵山北侧坡下,一片平原,依山傍水,苍碧如画,山青水秀,连呼此乃人间仙景也。遂于唐贞元元年(785)举家迁徙铜盂创北村
洋塘梁氏宗祠
洋塘梁宗祠
2023-11-13
洋塘梁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的宗族祠堂建筑,属于梁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保持明代宗族祠堂建筑风格。两进合院式,由门楼、门厅、正殿、后殿等组成,面积360平方米。五山式砖构门楼,正殿前檐卷棚轩,后殿置神龛
后湾田祠堂
后湾田祠堂
2023-10-17
后湾田祠堂位于义乌市稠江街道江湾村下街村中心,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占地623.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左右厢房,后进已毁。前后进均为5开间,五架抬梁前卷棚后双步梁,廊轩雕工精美,梁柱用材硕大,牛腿、雀替、斗拱、梁坊等雕刻工艺具有乾隆工的特征
闸北钱氏宗祠
闸北钱宗祠
2023-03-29
祠堂走进闸北公园,顺着林间小道,过一座小石桥,古朴的钱宗祠便在眼前了。砖木结构,黛色屋檐,白色粉墙,镂空窗户,青砖门楼上钱宗祠四个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砖雕栩栩如生,据专家介绍,砖雕始于汉代,明清时期最为兴盛,该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为工具
隋唐扶阳古城
隋唐扶古城
2023-09-21
隋唐扶古城扶古县城遗址景区。扶古县城遗址位于德江县合兴乡的朝阳村,这一古文化建筑遗址是迄今为止是我省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隋唐时期县级建制所在地。古城不光具备了很高的文物价值,同时,又蕴含着四种文化:即①凝重独特的历史文化;②博大细腻的石头文化
阳安寺大殿
安寺大殿
2023-08-29
安寺位于镇平县西北20公里砚台村,始建于唐显庆元年(656年)原名龙泉寺。元明清各代多次重修,清永熙时改名庵寺,后又称安寺。该寺原来规模较大,建有大殿、东殿、南殿、廊房、道房及砖塔等,均已改建,失去原貌。只有大殿和西殿尚保持明代建筑风格
宜兴阳羡茶
宜兴羡茶
2023-08-27
宜兴羡茶:宜兴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古茶区之一,如今这里已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在宜兴山区,青山逶迤,绿带萦绕,百里茶区生机勃勃,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人称茶的绿洲。天子未尝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
双峰葛氏宗祠
双峰葛宗祠
2023-10-12
宗祠坐落在涓水河畔的荷叶镇长塘村。葛宗祠为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娄底市境内现存的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宗祠之一。葛宗祠分东西两个祠门,祠堂前是宽阔的坪地。葛宗祠四个大字书在正面的山字墙上,大门上悬挂上达学校牌
黎阳in巷
in巷
2023-02-28
in巷以古今碰撞的建筑语言为特色,街区目前保留九栋较为完好的徽派老宅,更有晴空、夜色、云海、流光为游者搭建360度的意境时空,处处皆是美轮美奂的天然布景
榆阳炖肉
炖肉
2023-12-29
炖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肥胖、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
沔阳腌菜
腌菜
2023-07-18
腌菜:出门在外,思乡情盛,想起故乡的腌菜来。故乡的腌菜多为乡亲们自腌自食,闻之令人垂涎,食之爽口开胃。一年四季中的这些腌酱菜:春季有旮菜咸菜、土榨菜、腌藠头、腌大蒜、腌韭菜;夏季酱黄瓜、酱油瓜、腌豆角;秋季晒辣酱、甜酱、豌豆酱、腌豆豉、腌东瓜;冬天腌萝卜、
“阳湖新月”茶
湖新月”茶
2023-08-23
湖新月茶:潘家、雪堰两镇的城湾、费巷等低山地区盛产茶叶,主产品碧螺春茶享有盛名,湖新月茶曾连获三届江苏省名茶评比特等奖。
穆阳扁肉
扁肉
2023-11-30
扁肉:穆扁肉是福安特色的小吃之一,其烹调技艺代代相传,已有数百年历史,它的扁肉区别于别的地方在于它的皮薄肉多,咬下去特别有嚼劲,而且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肉质特别的鲜美可口。拌扁肉,是穆扁肉独特的一种吃法,将扁肉放进盛有猪油、酱醋、味精、蒜头等佐料的碗内,
湖州纯阳宫
湖州纯
2023-10-15
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纯宫在金盖山南麓,自南朝名士陆静修于此结庐修习始,渐成道教活动场所。自南而北,建筑错落有致,依山势从低到高,分三进而建。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年间及清末民初重建,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