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阳平故郡 相关景点共 1825
清戍台澎故兵墓
清戍台澎兵墓
2023-06-24
清戍台澎兵墓位于深澳镇猎屿湾。据史书记载,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设南澳总兵,移厦门镇总兵官,并中、右、左三营官兵驻南澳,由左营官兵换班驻守台湾澎湖、淡水……三年期满,轮流更换
琴台故径
琴台
2023-11-04
琴台路是专门为纪念西汉时期的传奇人物、爱情化身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而命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淡妆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卖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而为了爱情永驻,司马相如亦不抚琴
宋故赠中书令良僖李公神道碑
赠中书令良僖李公神道碑
2023-05-09
赠中书令良僖李公神道碑类别:石刻时代:宋地址:李村镇袁沟村(伊滨区)公布时间: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宋赠中书令良僖李公神道碑,宋赠中书令良僖李公神道碑简介,宋赠中书令良僖李公神道碑洛阳市洛龙区宋赠中书令良僖李公神道碑旅游指南
庙岛故城址及显应宫遗址
庙岛城址及显应宫遗址
2023-08-14
庙岛城址及显应宫遗址位于长岛县北长山乡庙岛村。年代为宋。2006年12月7日,庙岛城址及显应宫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岛城址及显应宫遗址,庙岛城址及显应宫遗址简介,庙岛城址及显应宫遗址烟台市蓬莱区庙岛城址及显应宫遗
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
东连岛东海琅琊界域刻石
2023-07-17
东连岛东海琅琊界域刻石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镇东连岛村苏马湾海边沙滩。1987年发现,东连岛东海琅琊界域刻石共有两处,一块在苏马湾,海拔约5米;另一块在连岛东端的羊窝头,刻石面向北方的大海,在海拔约8米处
涉故台(陈胜吴广起义旧址)
台(陈胜吴广起义旧址)
2023-07-27
吴广(?~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与陈胜同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
张飞故里长沟镇
张飞里长沟镇
2023-12-01
张飞,名贯千古。西晋史学家陈寿,集三国时期官私著作之大全而编著的志书《三国志》,评价关羽与张飞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对张飞更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说他的骁勇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对他的忠义更是赞许有加
大唐故赠安州都督郑府君碑
大唐赠安州都督郑府君碑
2023-05-06
大唐赠安州都督郑府君碑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岭军峪村南约150米。该碑高2.30米,宽1.12米,厚0.27米。青石质,螭首,碑额篆书大唐赠安州都督郑府君碑。碑文楷书,记述了郑仁恺的生平事迹及其夫人的情况
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碑
汉循吏闻熹长韩仁铭碑
2023-05-06
汉循吏闻熹长韩仁铭碑位于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广场南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院内,东汉熹平四年(175)11月立石。残高1.85米,宽0.97米,厚0.21米,圭形首,两侧有六虬龙,额题篆书《汉循吏闻熹长韩仁铭》10字,分两行,隶书,凡8行,每行19字
开封红洋楼(国共黄河归故谈判旧址)
开封红洋楼(国共黄河归谈判旧址)
2023-08-27
其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全称为:国共黄河归谈判旧址。现被驻汴某部队使用红洋楼建于1917年,由当时北京邮政总局拨款,作为时任邮务长的办公及居住寓所
旌表故儒士胡成相妻方氏石坊
旌表儒士胡成相妻方氏石坊
2023-04-01
旌表儒士胡成相妻方氏石坊坐落在华阳镇北良安路东端南侧,占地10平方米,清代建筑。二柱单门三楼,麻石仿木结构,南北坐向,通高7.80米,宽4.40米,进深2.20米,斗拱承挑出檐,正脊饰以鳌鱼,梁柱接点处设雀替,石柱南北两向护以抱鼓石
旌表故儒胡洪炬妻程氏节孝石坊
旌表儒胡洪炬妻程氏节孝石坊
2023-04-01
旌表儒胡洪炬妻程氏节孝石坊坐落在华阳镇良安路东端南侧,为清代建筑,占地10平方米。该坊二柱单门三楼,茶园石仿,木结构,南北坐向,通高7.6米,面阔4.3米,进深2.2米,斗拱承挑出檐,正脊两端饰以鳌鱼,梁柱间设雀替,石柱南北两向护以抱鼓石
黄帝铸鼎原
黄帝铸鼎原
2023-03-15
阳平镇:灵宝市辖镇。1958年建阳平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面积145.1平方公里,人口4.7万。陇海铁路、310国道过境。辖坡底、张村、横涧、嘴头、下庄、九营、北阳平、阌乡、乔营、南阳平、下原、桑园、大湖、水峪、湖东、朗寨、中社、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
2024-01-11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南和古城
南和古城
2023-07-04
后周时曾是南和治,唐武德元年还作为和州州治。北魏时期,南和城周七里,有南、西、北三门,城内多空旷之地,兵匪一来,难以防御,元至正年间,县令尹泰改筑为小城,城墙周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