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陕西大寺 相关信息共 7500
胜水寺
胜水
2023-11-23
介绍又名观音阁,坐落于黑山北部。这里树木葱翠,环境幽雅,游人至此,流连忘返。据碑文记载,胜水以水胜得名,这胜水当出自正殿右侧古井,可惜60年代初进行国防施工时水线被截。西禅房附近有天然石镜,光可鉴人。胜水原为上院和下院两部分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启一场品味中华文化的穿越之旅
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启一场品味中华文化的穿越之旅
2023-12-19
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启一场品味中华文化的穿越之旅:陕西这片土地,承载着中华文明太多的辉煌历史,也蕴藏着中华文明道不尽的历史故事。作为十三朝古都,古城西安的文化历史底蕴更是浓厚。而想要了解这片土地的文化,以及其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影响,最佳的方式当然还是去博物馆逛一
无为寺
无为
2023-05-03
无为位于苍山兰峰东麓,无为是佛教名词,亦称无为法,与有为相对,指非因和合形成,无生灭的绝对存在,原是涅的异名。东边的村子叫阳乡村。无为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当时有山门、过厅、正殿、两庑、花苑等设施。明嘉靖年间,在无为后面又建了一座救疫
苟象寺
苟象
2023-04-13
苟象(若尔盖县)保护范围:经堂向东外延3米,向南、北外延10米,向西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外延,东西至山沟,南至山脚,北至山顶。
汝州宁国寺
汝州宁国
2023-04-07
汝州宁国位于汝州市杨楼镇马庄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汝州宁国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4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标志立在殿前东侧,向北20米至小路,向南20米至前殿小路,向西13米至小路,向东2米
郎木寺
郎木
2023-03-16
郎木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11岁受戒出家,27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学者,年届55岁时,任西藏噶丹赤哇八年,期间他广弘讲说
广教寺
广教
2023-09-07
广教,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开山祖师为僧伽(即大圣菩萨);在中国佛教史上,狼山是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中文名:广教外文名:GuangjiaoTemple地理位置: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狼山城山路218号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门票价
陕西西安:2020木王•黎坪五彩金秋红叶节重磅来袭
陕西西安:2020木王•黎坪五彩金秋红叶节重磅来袭
2023-10-12
陕西西安:2020木王•黎坪五彩金秋红叶节重磅来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刘禹锡的笔下,秋天充满诗情与画意。在坐拥八百里秦川福地的陕西,山水、历史、文化、建筑在此交织成绝美的画作,演绎出更为精彩夺目的秋色盛景,红
武安天青寺
武安天青
2023-07-05
天青位于武安城区西南20公里磁山镇崔炉村内,是一座佛教建筑。该寺坐北面南,南北中轴线布局,建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此规模较大,原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佛殿、水陆殿、阎王殿、钟鼓楼,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明清时期较为兴盛,民国后逐渐废弃
证果寺
证果
2023-06-24
鸥汀背寨的证果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原名崇福庵,设澄海县时为证果。全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内有树龄达500年的菩提古树,树围达4.3米。1994年该寺被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马寺
金马
2023-04-15
金马是昆明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早在东汉,金马山上就有最早的建筑——金马神祠。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蒙舍威成王加封金马山神为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并命额灵应,这是金马最早的文献记载
望仙寺
望仙
2023-08-11
望仙望仙位于株溪的西面,望仙峰下几十米处,有一块宽阔之地,声明显赫的望仙就座落在苍松翠柏下。该寺共分三层。最高层紧紧倚靠在一棵千年桂树下,宏大的殿基上,分列着三位侧分别是邱大仙、王大仙和郭大仙,三大仙或奔或立,或张或驰,个个目光如炬,气壮山河
奉国寺
奉国
2023-02-23
奉国始建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奉国。该寺自创建至清代,经历代修缮10余次,遭受地震灾害有记载的两次
西安五台西林寺
西安五台西林
2023-05-05
西林俗称茅蓬,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五台景区内。西林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是终南山佛教著名道场。现存建筑有茅篷、兜率陀殿等。其中兜率陀殿建于1700多米的高峰上,琉璃瓦覆顶,殿内佛像全部贴金,工艺精湛,富丽堂皇
永国寺
永国
2023-05-02
永国永国始建于明初,原称宁西禅寺。这座古寺在明清两代曾香火鼎盛一时,明代著名的学者杨升庵在遭贬流放,戍边永昌卫时,经常往来于博南古道并有大量的时间寓居内,吟诗读书。因此,后人为纪念这位落魄边疆的四川新都状元,又在博南山上建盖了一座杨升庵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