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除了太原迎泽大街、大理银都水乡新华村以外这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你听过吗 相关特产共 7500
双烹粽球
双烹粽球
2023-12-07
双烹粽球:粽球是中华民族传统小食,历史悠久,各地制法有所不同,而潮汕粽球在制法上却有自己独到之处,为六角球状,称为双烹粽球,这是因为每一个粽球中,同时有咸、甜两种馅,甜馅为红豆沙,咸馅为咸蛋仁,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传统名小食。双烹粽球讲究色、香、味、形,用
糊粕
糊粕
2023-12-06
糊粕:糊粕是张掖人非常喜爱风味小吃,几乎家家不可少。糊粕主要做法就是将很多食材泡软搅匀,边吃边烩,清香可口。通常会用羊肉汤或牛肉汤,然后往里添加羊肉或牛肉薄片,配以豆腐、粉皮、面筋,用淀粉勾芡,加盐、葱花、蒜调成汤,再将麻花掰成小块放入汤内。糊粕用料之多
来宾老友面
来宾老友面
2023-11-20
来宾老友面:这是有着百年历史面食。据说,一老翁每天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面
廉江炒田螺
廉江炒田螺
2023-11-04
廉江炒田螺:廉江炒田螺田螺与石螺不同,它特点是壳薄肉厚,与芳香草紫苏同炒一镬,产生香中有辣、辣中带甜怪味,南方人、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十分喜欢。做法:烧红油镬,把蒜茸、紫苏叶、沙茶酱、豆豉等爆香,加入田螺不停地炒,溅入滚水,用精盐调味,炒至熟透。
麻油馓子
麻油馓子
2023-08-26
香气扑鼻而来,隔两条巷子闻得到。镇江麻油馓子,油用是特产小磨麻油,所以又脆又酥,越嚼越香。今天,不少镇江老年人还有吃麻油馓子搭茶。有些人煮馓子像是下面条,将麻油馓子放在开水锅里煮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2023-08-26
项羽称霸王彭城(徐州)举行开国大典时,为盛典备有龙凤宴。相传是虞姬娘娘亲自设计。龙凤烩即龙凤宴中主要大件。其料用乌龟(龟属水族,龙系水族之长)与雉(雉属羽族,凤系羽族之长),故引申为龙凤相会得名。现以鳖、鸡取代龟、雉。这道菜经世代相
杉阳油粉
杉阳油粉
2023-07-09
豆粉做好之时尚未切碎,一大块饼状,或切成条,油亮油亮,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故称之为油粉。在杉阳,大部分地区种有大米、蚕豆和豌豆。闲时,人们将优质水稻、蚕豆或豌豆磨成粉,掉浆后,做成油粉来吃,别有一番风味。杉阳油粉,其独
琅岐红蟳
琅岐红蟳
2023-06-30
琅岐红蟳:琅岐红蟳是福建福州马尾区特产。据《福州名产志》记载,琅岐红蟳颇为名贵,曾被列为贡品。昔日,福州产妇坐月子首选琅岐红蟳补身子。提起红蟳,当地人无不引以为傲。根据《福州名产志》记载:福州市沿海岸边产有青蟹,以平潭‘金蟳’和琅岐‘红蟳’最为名贵,久负
汾西梨
汾西梨
2023-06-13
汾西梨:汾西梨梨果实通常用来食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同种类梨味道和质感完全不同。梨既可生食,也可蒸煮后食用。在医疗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在民间,梨还有一种疗效,把梨去核,放入冰糖,蒸
毛利木刻
毛利木刻
2024-01-13
最佳选购地点:罗托鲁阿,这里是毛利文化中心,几乎所有商店出售毛利工艺品。在毛利文化中心罗托鲁阿有各种毛利工艺品,主要是图腾装饰,还有木头杯子、书签等,毛利木刻,毛利木刻简介,新西兰特产
冬菇蒸滑鸡
冬菇蒸滑鸡
2023-09-03
制作方法:1.冬菇、红椒、姜切片、土鸡切块、葱切段。2.鸡块、冬菇、姜片、红椒、葱段加入盐、味精、白
土桥葱子糕
土桥葱子糕
2023-12-08
土桥葱子糕:土桥葱子糕简直是一绝,到过金堂县土桥镇的人这样说。可葱子糕在成都却不出名。昨日,土桥葱子糕第2代掌门人称,他将寻找第3代掌门人,将葱子糕名气发扬光大。在土桥镇,记者见到了这种传说中甜点,尝了一口,果然香脆,化渣而不腻。陈洪武告诉记者,这种糕
安铺鸡饭
安铺鸡饭
2023-12-16
安铺鸡饭:安铺鸡饭不仅是一道主食,也是广东湛江安铺地区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即是以鸡汤加猪油煮饭。香口又弹牙安铺鸡饭,是以制作安铺鸡浓缩汤底加上猪油煮饭,而制作所用白切鸡选取本地三黄鸡或肥阉鸡,用文火浓汤煮至九成熟,夹出锅后即用花生油涂抹鸡身,使鸡皮
泡椒牛蛙
泡椒牛蛙
2023-12-19
泡椒牛蛙:泡椒牛蛙是下河帮川菜之重庆江湖菜泡椒系列代表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川渝地区名菜,属于渝派川菜系,在川渝一带相当有名气菜品,此菜具有麻辣鲜香,肉质嫩滑特点。泡椒牛蛙也是四川、重庆等地一道经典家常菜,最常见又易烹制,成菜后味咸鲜,肉细嫩,色红亮
马宣寨大米
马宣寨大米
2023-10-15
马宣寨大米:马宣寨大米马宣寨村名是明洪武帝朱元璋钦赐。原来,南临黄河、西接沁水、荷塘密布、土地肥沃马宣寨曾出了一个武将马宣,官至北平指挥史,与燕王朱棣共同把守大明北大门。据说,马宣到都城南京面君时路过家乡,便带着本村藕田荷塘里所产菡香稻米献给朱元璋